他们把白大褂穿成一辈子的情侣装

20.08.2019  11:48

虽在同一家医院上班,却一天也见不上一面;孩子生病,两人都不在身边,那是常事儿;想一家三口出去旅个游,那是奢求……这是夫妻医生的日常。虽然苦,虽然累,虽然对孩子满怀愧疚,但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热爱的医生工作,不忘初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

昨天是中国医师节,靖江4800多名医务工作者再次迎来自己的节日,全市约160对“夫妻档”医生在这样的节日里收到双倍的祝福。记者走近城乡各地四对不同年龄的夫妻医生,听听他们的“医路”故事。

携手杏林四十余载

刘灿康 江苏省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张根妹 市中医院副主任护师

在市中医院名医堂,人们总能看到一对形影不离的老夫妻,他们一起上班,下了门诊一道吃饭,再肩并肩离开医院。刘灿康和张根妹这对中医伉俪已共同携手走过了40余年。

张根妹是上海知青,1976年被分配到当时的靖江县中医院(现市中医院),之后在同事的介绍下,与刘灿康相识。“最看重他为人质朴忠厚,又肯上进,我们俩就走到了一起。”回首过往,张根妹仍带着甜蜜。

从小醉心医学的刘灿康是出了名的“医痴”。从医数十载,他潜心钻研中医,白天诊病,下班回家吃完饭就钻到书房,彻夜苦读医书、撰写论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40岁以前基本没有12点以前睡觉的,有时为了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写到凌晨4、5点钟也是常事。”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日益深入的理论研究,让他的业务能力与日俱增。慕名前来的求诊者络绎不绝,刘灿康在省级以上中医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著书3本,更获得江苏省名中医、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为让丈夫心无旁骛安心治学,家里大小事务自然落到了张根妹一人身上,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常常忙得像个陀螺。同时,她自己也是一名骨干护士,护理病患、值夜班,一个也少不了。每次值班前,她都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即便如此,她也尽可能挤出时间学习、钻研业务,从业43年,张根妹共发表论文26篇,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1年她主管的一病区成为靖江首个全国“巾帼示范岗”,隔年,张根妹获评泰州市三八红旗手。(文/张园 图/朱其)

感觉最亏欠的是孩子

邵金龙 新港城医院副院长

王金美 新港城医院妇产科主任

邵金龙和王金美是新港城医院出了名的模范夫妻,脾气好、人缘好,对待患者也十分细致认真。两人在医院结缘,都在医院工作了近40年。面对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他们选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背负起对病患、家庭和医疗事业的责任。如今,青丝因岁月的洗礼褪去光亮,但他们对医护工作的热爱却丝毫没有消减。

两口子都是医生,感觉最亏欠的是孩子,工作忙照看孩子的时间自然很少。”说到这,王金美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说,儿子上学时,家里几乎没有接送过,都是托邻居帮忙照顾。虽然儿子自小独立,但上幼儿园时,孩子还曾因为自己没有爸妈接送而不肯上学。如今,已经成家的儿子回首童年,对当年父母的忙碌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孩子是亏欠,对病人却是全身心的付出。邵金龙认为,夫妻作为同行最大的好处就是更能相互理解。“可能有的夫妻会抱怨,为什么你一直要加班?这个问题我们夫妻就不会问,因为都一样,理解就好。再有就是能够交流的话题更多一些,比如遇到一个疑难病例,回家也可以讨论一下。”邵金龙说。

当然,让夫妻两人感到最幸福的时刻还是病人的友善和感谢。邵金龙说,不久前,夫妻二人一起坐公交车外出时,在车上遇到一位王金美曾接生过的妇女。见到二人,妇女热情地问好,并一路夸赞王金美的医术医德。“有些病人病情转好后会主动跟我们致谢,有的还加了微信,成了朋友,彼此逢年过节都会问候一声,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邵金龙说。

时间的画卷勾画了他们恩爱有加、共赴前路的身影,更记载了他们为医护事业贡献青春、挥洒热血的佳话,也为医疗事业抹上了一笔亮丽、动人的色彩。

(文/图 陆环宇)

从学霸情侣到博士伉俪

周友鑫 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汪凤凤 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周友鑫、汪凤凤,1985年出生的同龄人,原籍安徽。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两人作为医学高端人才,被招引至市人民医院,彼时,两人已进行了一场长达7年的爱情长跑。隔年,周友鑫抱得美人归。4年后,夫妻俩同时考取苏州大学医学博士,成为我市首对医学博士伉俪。

汪凤凤笑眼弯弯,笑容爽朗,她会自嘲地说:“嫁给外科医生需要勇气,花前月下是没有的,生日纪念日肯定会忘记的,你要找他的时候,他肯定是在手术台上的。”她会告诉记者,“外科是所有男医生的梦想,能怎么办,只能支持他咯!”“他那双手要拿手术刀呢,家务还是我来吧!”“还好我生日和女儿是同一天,他这才不会忘记。”说这些话时,汪凤凤总是有些甜蜜的嗔怪。

这场夫妻档采访原本约在下午三点,开始约15分钟后,周友鑫才匆匆赶来。“不好意思,上午十点到现在,连续开了三台手术。”说这话时,记者看到周友鑫额头上还有手术帽留下的红色勒痕。

第一次被采访,你就让我一个人‘单打独斗’。”汪凤凤小声抱怨,却又在下一秒问周友鑫:“午饭呢,吃了吗?”“手术室吃了几口。”周友鑫同样小声回答。

在同一间医院,除了科室组织会诊,两人平日里能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上学的时候,最多的约会场所是图书馆。现在,最浪漫的事情是两个人下班后一起啃书,相互鼓励,一起读博士。”周友鑫说,“医路”走来,同样的理想,同样的愿景,不仅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加相知相惜,互相支持、鼓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张园 图/朱其)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刘灵峰 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副主任

韩乔燕 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科主任助理

刘灵峰和韩乔燕在读研时因相亲相识,虽然专业不同,但是“成为医术精湛的好医生”这一相同的职业理想,让两个上进的年轻人彼此心心相印,走到一起。

两个准医生的恋爱注定不平凡。平日里,要么在实验室完成自己的毕业课题实验,要么各自值守在不同的病房。即使在一起,也是在图书馆查阅文献,或者相伴到教室自习。毕业后他们又进入到同一家医院工作,手术、加班基本是常态,有时忙起来两个人都碰不上面。医学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阅读专业文献、听讲座,参加学术交流是家常便饭,更别说还要申请科研基金、做研究、写论文等。

刚结婚那几年,刘灵峰和韩乔燕先后赴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地进修,进修时间从3个月到1年,长短不一。那几年两人聚少离多,只能交叉着带孩子,陪伴家人。多年来,夫妻俩分别从住院医师逐渐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各自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骨干。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让孩子看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韩乔燕告诉记者,今年9月她就将奔赴南京攻读医学博士,这一去,家中的重担都落在丈夫和公婆身上,很庆幸的是,家人对她非常支持,这让她感到很幸福。(文/张园 图/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