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广告以他人绯闻做噱头招徕生意 用语粗俗忽悠人

29.10.2014  18:21

  中国江苏网10月29日讯 “最近在市区的部分街头总是能看到有人摆摊卖皮具,还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之类的广告语,不仅噪音扰民,而且语言粗俗,希望相关部门能管一管。”日前,市民周先生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反映街头皮具摊点以他人绯闻做噱头招徕生意,噪声扰民,内容粗俗。

  10月26日,根据市民的反映,记者在海州青年路靠近海昌路的地方见到了这样的一个皮具摊点。就在地上铺上一大张化纤袋,一些钱包、皮包散放在上面,边上的大喇叭不停地播放着“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的广告语,广告带有哭腔,字正腔圆,倒更像是对老板的控诉。有市民调侃说:这可比以往“清仓大甩卖”、“跳楼价”之类的广告语吸引人多了。而这另类的广告语果然也引来许多市民围观。记者也上前查看一番,记者注意到,摊点上的待售钱包和皮包手感都比较粗糙,也没有产地、厂家等名称,都是些“三无产品”,也没有任何与“江南皮革厂”有关的字样。

  附近一家商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这名商贩早上七点半就来这里摆摊了。“大喇叭不停地循环播放,吵死了。”这位店员对记者说。“那个大喇叭噪音少说有80分贝,吵得人头疼。这是噪音扰民,应该有人来管一管。”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说,近阶段他在市区的好几个路口都曾经听到这样的广告语,不论事情的真假,也不论卖的皮具质量的好坏,总感觉播放这样的广告不太好,不应该用粗俗的噱头来吸引人,而且大街上人来人往,还有有许多的孩子,影响实在不好。

  “说得有名有姓的,这件事可能是真的,这些员工挺可怜的,就20块钱一个钱包也不算贵,买一个也算是帮帮他们。”一位在摊前选购钱包的市民对记者说。“哪里是真的,都是假的,”附近一位卖花的摊主悄悄对记者说,“现在这个录音网上到处都是,许多卖皮具的摊贩都从网上下载下来,作为广告语播放,其实东西都是从外地批发来的。”记者回去一查,果然这段录音可以从网上下载,而且此类事件也曾出现在南京、无锡、杭州、武汉等地,成为钱包销售的促销噱头。

  对此,连云港连成律师事务所王浩律师认为,录音中点名道姓的言论,无论真假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当事人可提起诉讼追究民事责任。若言论属实,则还涉嫌侵犯隐私权;若言论系捏造,情节严重还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律师表示,播放虚假广告,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从事商品销售,这种营销方法涉嫌虚假宣传。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若达到一定的金额,还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顾晓昕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