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加法增仓容 做好减法去库存 做优服务促增收

07.06.2016  07:58

      连云港市是江苏省产粮大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750万亩。至去年底,我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年总产量350万吨左右,粮食品种主要是小麦、稻谷和玉米。我市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平均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粮200多万吨,同时也是粮食流通大市,粮食流通依托港口、铁路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去年流通量超过700万吨。自2006年以来,先后8次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收购最低价粮食459.5万吨。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收购历来备受各级政府和社会主体关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粮食形势的影响,我市粮食出现“产量高、商品量高、库存高”的三高现象,而今年粮食收购仓容紧张的问题更加凸显。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仓容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协调各县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粮食收购仓容问题,加大在库粮食销售出库力度,加快在建仓房建设进度,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想方设法解决仓容矛盾,确保我市夏粮收购顺利有序开展。

做足加法增仓容

      今年夏粮生产属于正常年景,预测产量、商品量与往年基本持平,预计国有企业收购量约50万吨,其中最低价收购约45万吨。为扎实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我市积极谋划增加收购仓容,有效缓解夏粮收购仓容矛盾。

      一方面,多方联动新建仓容。将建仓作为解决仓容缺口的主要手段,紧紧抓住国家、省资金扶持政策的利好条件,多方联动,多管齐下,激发各方面资源,采取合作建仓、社会建仓等方式来增加仓容。今年,全市有16家涉粮企业正在或计划年内建设仓房,建成后将增加仓容20.19万吨。目前各建设单位正在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全力加快建仓进度,预计可用于夏粮收购的新建仓容约12.7万吨。

      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社会仓容。为破解仓容难题,我市国有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大了与民营企业合作力度,采取租赁民营仓房转存地方储备粮、收购民营企业为国有资产、控股部分民营企业等方式扩充仓容。目前我市可用于夏粮收购的社会仓容约25万吨,全市国有企业正在加大对民营仓房的调查摸底,制定租用预案,现在已初步达成约10万吨的租用意向。

做好减法去库存

      面对居高不下的粮食库存,市粮食局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加强粮食、财政、中储粮、银行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制定目标,倒排计划,建立粮食去库存进度统计周报制度,力争最大限度腾仓容、去库存。

      一是提前超量轮换储备粮。为腾仓收粮,市政府决定,适当延长我市地方储备轮换架空期,并超量轮出,各县区粮食局、承储企业按照政府要求,紧锣密鼓地组织地方储备粮轮换出库,腾仓收粮。二是让利销售最低价粮。在省级财政补贴和免收30元/吨出库费的基础上,承储企业再贴40元/吨费用促进托市小麦销售。三是限时出库商品粮。鼓励企业主动寻找客商,要求所有自营粮5月底前必须销售出库。截至目前,累计成交出库粮食7.5万吨,此外还有近1万吨在洽谈中。预计夏粮收购前,全市通过销售储备粮、最低价粮和商品粮,可减少库存约10万吨。                                                                                     

做优服务促增收

      做好收购服务工作有利于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生产适应市场的优质粮食,实现优质优价,保障粮食安全。为此,在今年粮食收购中,市粮食局、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联合开展为种粮大户送信息、送技术、送场地,优先收购服务、优先烘干整理、优先经营结算的“三送三优先”活动。各县区农办、农业、粮食部门主动与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对接,建立信息档案,确立合作关系,组织座谈,定期联动,积极为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检测等优质服务。

      近年来,全市粮食系统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服务农民增收、服务企业增效。2014年、2015年,化解仓容矛盾,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收购农民余粮分别超170万吨和126万吨,带动农民增收均达到2亿元以上。(连云港市粮食局赵海浪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