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祭更有特别意义

21.11.2014  10:24

  

  每年清明,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也有许多人前往祭奠。人们深情缅怀遇难者,更加体会和平珍贵。

  “哭墙”,原指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仅存遗址。千百年来,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便会来祷告哭诉流亡之苦。现代社会,“哭墙”已成为特殊纪念性建筑形式,用于铭记灾难死难者。1982年,美国在华盛顿竖起“越战哭墙”,20年后又在纽约建立“9·11哭墙”,中国唐山也有纪念墙。我想,凡需民族为灾难歌哭之地,均应建哭墙。

  我任馆长后开始收集遇难者名单并建造名单墙,在我极力呼吁下,1995年二期工程,这座墙成为主体工程项目。因为刻有遇难者名单,所以称之为遇难同胞名单墙。1995年建成时,刻有3000个遇难者名字,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2007年增加到8244个。2011年达10311个,2013年又新镌刻104个名字。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原因,遇难者名单搜集较困难。名单墙上的姓名只是30万遇难同胞中一部分,是遇难者的代表。名单墙让人们铭记历史,悼念遇难同胞,每当看到遇难者后人能在清明前来送花上香,我的心中无比宽慰。

  这座墙开始不叫哭墙,也不叫纪念墙,而称为遇难同胞名单墙。因为许多遇难者的尸体不知所在,后人根本不知道要到哪祭奠先人。墙建成后,他们对着亲人名字祭拜。在他们的心中,这里就是他们的“祖坟”。久而久之,名单墙有了新名称:哭墙!一些幸存者每年清明会聚集到这里,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经历:日军夺去了亲人的生命,伤痛伴随一生。

  自纪念馆1985年建馆,每年清明都有一位特殊的送花圈人,挽联上写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顺山”。南京沦陷时,唐顺山23岁,在皮鞋店当匠人。日军侵占南京第四天下午,他被日军押去砍头,侥幸幸存,被杀的数百人中,唐顺山是唯一幸存者。老人一提到日军暴行就义愤填膺:“日本军刀砍在身上的疤痕是抹杀不掉的。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幸存者绝不答应。”他每年清明都来纪念馆拜谒死难同胞。每次,他总要向围观的年轻人讲:“娃儿们,你们可要记住……

  2014年清明节,部分幸存者和死难者遗属、参观市民和日本友好人士照例齐聚墙前,参加“清明祭”,幸存者大多年龄已逾八旬。今年清明祭更有特别意义,2014年2月27日,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幸存者和遗属们非常感激,相互传递这一消息。国家层面举行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祭奠活动,这既是对死者生命权价值的承认和尊重,更是对死难者遗属和幸存者的精神慰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及李慧独家供稿

  登陆新华报业网(www.xhby.net)、扬子晚报网(www.yangtse.com)、中国江苏网( www.jschina.com.cn ),可查看完整连载。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