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今年主汛期降雨量偏多 梅雨天数偏长

13.04.2016  11:31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去年汛期,苏州共出现10次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235.7毫米。今年的汛期将至,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城区排水防涝工作会议 上了解到,与常年相比,预测今年我市主汛期降雨量偏多,梅雨天数略偏长,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值得注意的是,今夏局部地区强雷 暴、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较高,防汛形势严峻。市委书记周乃翔强调,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排水防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 日程,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涝,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尽量把问题想得更清楚一些,把精力投入得更多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些,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 动排水防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区域水安全,确保安全度汛。市委副书记、市长曲福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

  根据苏州气象部门的预测,预计今年我市主汛期降雨量600—800毫米,比常年(504.4毫米)偏多。入梅在6月中旬后期,接近常年,出梅在 7月中旬,比常年略偏晚,梅长24—26天,较常年略偏长。梅雨量240—300毫米,比常年(223.3毫米)偏多。主汛期平均气温27.5— 28.5℃,比常年(26.8℃)偏高。高温日数为16—22天,比常年(11天)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39—40℃。主汛期有1—2个台风影响,影 响个数偏少,但强度可能偏强。

  根据预测分析,今夏我市降雨较常年偏多,存在发生局部内涝及地质灾害的可能;局地强雷暴、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较高,需做好防御城市内涝等极端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工作;由于今年长江流域可能出现严重汛情,要警惕上游客水的影响。

  针对今年汛期的严峻形势,从1月18日起,市水利局组织各地对河湖堤防、水闸泵站、城镇管网、防汛责任制落实、物资储备管理、预案修订完善等进 行了全面检查。除了落实防汛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优化排水防涝指挥决策体系,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等,还开展了防洪枢纽机组检修,逐步解决积水 点,实施立交泵房提标改造、雨水管网疏通等。据介绍,正在实施的齐门、虎丘、广济3座立交泵房改造,将在汛期前完成,五月底完成主次干道雨水管网的第一轮 疏通养护工作。另外,经排查发现城区有28处低洼区存在易积水点,其中包括老旧小区18处,友新高架中医院段、西环路新庄段、御窑路及木东路等道路6处, 相城、园区各有2处下穿立交;因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周边地区雨水管网通畅的有11处,其中轨交施工3处,地产施工4处,桥梁道路施工3处,京杭运河 “四改三”施工1处。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有的要求限期整改,有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就加强今年排水防涝工作,周乃翔强调要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要坚持长远思维,夯实排水防涝工作的基础保障;二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不利的情况 出发谋划防汛全局工作;三要坚持系统思维,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补齐短板弱项;四要坚持创新思维,果断采取超常规科学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五要坚持统筹思维, 凝聚排水防涝工作的强大合力。

  周乃翔指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更是保障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工程,接下 来要围绕“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总目标,大力实施一大批基础工程:巩固完善城区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海绵城市,推行 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等低影响开发模式,城市和重要集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建成能力较强的市政管道排水系统;建成城区水务工程调 度控制信息系统,增强汛情预警预防能力,发挥排水防涝工程效益,提升防灾减灾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副市长陆留生参加会议。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