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幼儿园才算“好”

08.11.2017  22:3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是绝大多数孩子社会化进程的第一个公共场所。选择一个“”幼儿园,家庭和幼儿园携手,致力于孩子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儿童保护的基石。

”幼儿园的“”是一个较难界定的范畴。在笔者看来,所谓的“”,主要指的不是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不是教材教具和兴趣班设置,也不是幼儿师资的学历构成,这些虽然是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笔者着重强调的。本文所指的“”幼儿园主要是“软性”的,是相互平等和尊重的教学组织模式和师生关系,而不是控制和权威型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

重视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延续和构建

入幼儿园之前,孩子基本上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到3岁左右时,虽然孩子已经具有社会交往的内生动力,但离开熟悉的家庭和主要抚养人,长时间进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公共生活场域,孩子必然会产生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入园初期的安全感构建,允许并接纳孩子用哭、回避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分离焦虑情绪,安排相对固定的老师耐心陪伴入园适应期的孩子,不断告诉孩子“当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妈妈下班后就会来接你。你可以像信任妈妈一样信任老师”。

通过幼儿园老师不断对孩子表达和传递的爱与信任,孩子会开始信任和爱老师,进而逐渐融入环境、接纳朋友和其他老师,从而慢慢开始适应家庭以外的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不是因为害怕和恐惧老师的权威而服从,而是基于内在的爱和信任而融入,对于孩子生命力的成长来说,在信任中开启社会化的步伐,孩子对外在关系的印象和感受就会像阳光一样温暖。

重视对情绪处理能力和关系处理能力的关注和引导

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培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幼儿园阶段,虽然孩子也有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内在动力和渴求,识字、数数、画画、舞蹈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除了这些,笔者以为,一个“”幼儿园更应该在情绪处理能力和关系处理能力方面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和关注。

情绪处理能力和关系处理能力,其实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如A和B因为一个玩具起了冲突。如果玩具是A的,老师应温柔而坚定地告诉B,谁的玩具谁有权利做主,A有权利决定是否与你分享他的玩具。假如A不同意分享,B必然会有各种负面情绪。幼儿园老师一方面应明确关系处理原则,给出明确的物权概念,即私人物品是“谁的东西谁有权利做主”,而公共物品是“谁先拿到的谁有权利先玩,其他人需要等待”。即使A年龄大一些,他也没有当然的义务放弃自己的权利,老师可以适当引导,绝不能强迫,更不应在经引导后A仍拒不分享时指责或者打压。

另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应看到并理解B因意愿不被满足或者必须等待时出现的愤怒、失望、烦躁等各种情绪,耐心陪伴并允许和接纳B负面情绪的表达,告诉B,“你不能强迫A把他的玩具分享给你,但如果你特别伤心和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儿,老师陪着你。如果你需要,老师也可以抱着你”。幼儿园里孩子间的各种冲突行为非常常见,如果幼儿园老师能够温和且清晰地引导孩子处理关系、处理情绪,那么经过三年的时间,当孩子6岁从幼儿园毕业时,能基本具备“对事不对人”的关系处理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无论外界出现怎样的波澜和动荡,孩子都将有力量安然做自己,可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各类知识、成长自己。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孩子将在其中度过,“”的幼儿园确实至关重要。但对于安全感、情绪处理能力、关系处理能力的引导而言,家庭的作用其实更为关键,家庭能否持之以恒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自由和尊重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要。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代秋影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