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规模流动性 为城商行服务小微注入强心剂

24.11.2014  12:59

            专家认为,央行此次针对城商行释放部分资金,一方面是考虑到城商行客户定位主要是小微客户,向城商行定向注入流动性,有利于体现结构调整的调控意图。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近日出台的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的政策有一定关系。  
  专家表示,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组合拳,客观上为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条件。但是,在充分的政策倾斜下,城商行能否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实现服务小微企业的本职工作,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环境的改善能够跟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商行自身扎实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功”。 
  近期,有媒体称,央行要求江苏和浙江等省份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交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随后,多名业内人士证实,央行已向江苏和浙江等省份城市商业银行借助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流动性,注入资金或达百亿元,最终规模尚待确定。 
  这将成为继9月、10月之后,央行再度通过MLF定向释放流动性。在近日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度公开表示,“9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 
  与之前相比,央行此次出手的最大看点在于,将范围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转而聚焦到城商行。专家对此分析称,这是考虑到城商行客户定位主要是小微客户,向城商行定向注入流动性,有利于体现结构调整的调控意图。面对经济增速趋缓而融资成本依旧高企的压力,聚焦江浙地区也可能是为了缓解该区域的民间融资风险。 
  另外,专家认为,央行此次针对城商行释放部分资金,估计也与近日出台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的政策有一定关系。 
  存款偏离度指标的制定背景是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六条指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冲时点’行为。” 
  存款偏离度指标考核实施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而资金实力和网点有限的城商行对存款偏离度规定的反应更为敏感,短期内增加了银行存款管理难度,提高了负债成本,缩减了城商行的资金来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情况加剧。 
  “鉴于存款偏离度政策对部分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影响较大,从而削弱银行业放贷能力,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因此通过MLF释放一部分资金,也是为了在短期内对冲存款偏离度政策的负面作用。”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央行此次针对城商行定向注入流动性,既实现了引导资金流入指定领域的意图,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又遵循了强化市场化调控手段的要求。 
  “通过MLF等创新且直达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可以有效达到遏制融资成本上升趋势的目的。”一位金融市场分析师分析认为,央行在年内或将继续加强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非公开市场工具的使用力度,包括数量投放和价格引导,以便能够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和全力达成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随着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与小微企业有着天然联系的城商行,也迎来了多次政策利好。今年6月份,央行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定向降准”覆盖了大约一多半的城商行;紧接其后,银监会7月份宣布调整贷存比计算口径,将贷存比分子中扣除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所对应的贷款,为小微企业服务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 
  专家认为,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组合拳,客观上为城商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条件。但是,在充分的政策倾斜下,城商行能否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实现服务小微的本职工作,一方面还需要实体经济环境的改善能够跟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商行自身扎实练好服务小微的“内功”。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更多还是与企业本身的生存环境有关。除了金融政策方面的倾斜之外,需要配合一些更为综合化的手段达到支持小微企业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实体层面的风险降下来。降低税收、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给予小微企业更好的生存环境,让金融能更好地进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同时,专家认为,资金能不能流入小微领域,最终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风险偏好、负债成本和客户情况。从城商行的业务结构来看,无论是基于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还是银行自身的转型要求,小微金融已成为近年来大部分城商行的发力重点。特别是部分城商行在对小微金融服务的不断摸索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自身优势为着力点、培育特色服务品牌的差异化道路,小微金融服务从“小而全”到“专而精”的转型更趋明显。 
  以北京银行为例,截至9月末,该行小微企业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1964亿元,较年初增加363亿元,增幅达到23%,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行坚持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品牌,截至三季度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624亿元,较年初增加182亿元,增幅达41%;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达213亿元,较年初增加49亿元,增幅达30%。 
  另外,从近期城商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火热程度来看,城商行发力小微业务的力度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江苏银行、潍坊银行、厦门银行、长安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金华银行、苏州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乐山商业银行等10余家城商行发行金融债券,用于专项支持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