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才落户新政反响强烈:两天超1310人申请落户

11.03.2018  15:41
南京人才落户新政反响强烈:两天超1310人申请落户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3月9日上午10点,记者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采访发现,办理人才落户手续的窗口依旧被围得水泄不通。

  自从3月1日南京市人才落户新政实施以来,该市政服务中心户政办理窗口前便一直处于这样的“爆满”状态。据统计,仅业务受理头两日,就有超过1310人递交了落户申请。

   放宽年龄学历等落户门槛

  据了解,此番广受关注的南京市人才落户新政,是从今年3月1日起开始推行的《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一落户新政,也正是今年年初该市发布的《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一项重要构成部分。

  根据《实施办法》,凡符合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含留学归国人员);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取得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三项条件中任意一项的人员,即可在南京落户。

  同时《实施办法》规定,市级户政办理窗口、区级户政办理中心、公安派出所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市、区级公安机关应在自接到上报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市级户政办理窗口、区级户政办理中心、公安派出所应在接到审批决定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告知申请人。

  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南京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相比,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放宽了地方人才落户条件。在就业上,取消了就业及缴纳社保的年限限制条件;在年龄上,将本科学历人才的年龄限制由35岁放宽至40岁,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年龄限制;在学历上,将学历教育要求放宽至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高等教育形式。

   激励社会服务管理质量提升

  《实施办法》的试行,对社会民生和城市发展分别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机遇?

  来自湖北荆州的李霞曾是南京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她告诉记者,自己随丈夫来宁工作已有七年,“虽然早就定下落户计划,但想通过积分落户拿到户口其实并不容易”。在李霞看来,政府通过积分落户发放的户口供不应求,很多和自己条件类似的本科学历外来务工者并不具备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竞争的实力。而此次《实施办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切实提高了拥有中高学历的高素质人口落户的效率。

  本科毕业、走出校门刚满五年的山东小伙郝磊专门从工作城市上海来宁办理落户。“上海工作生活成本很高。与之相比,南京未来发展空间不小,当前的生活成本却更‘亲民’,区位优势也很明显,所以对我们年轻人吸引力其实不小。”关注南京人才落户政策长达两年半的郝磊,也曾因在宁落户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而犹豫徘徊,但得知此次落户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后,小伙下定了决心。

  《实施办法》的推行,为地方集聚人才资源带来哪些影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江淮表示,落户新政是在吸引人才的背景下实施的,对南京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和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均有所助益。人才结构优化绝非仅靠提升高级技能型人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数量就能实现。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永刚认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目标的驱动下,南京人才落户新政的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传统城市管理者审视人才相对局限的观念,使更多高素质群体得以融入城市发展,同时有利于南京在国内新一轮城市人才竞争中及早布局。“人才结构优化,多样性、差异化的人才更多,也会对城市综合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城市在培育高端产业的同时,做强做好服务基础,完善创新生态搭建。”吕永刚说。

  人才结构优化的同时,多位专家也提到,客观上外来人才涌入会对南京原有市民的人均社会资源,构成一定程度的挤压。但城市建设不能依靠自我封闭或本土保护的方式进行,“公平、开放、法治、普惠,是国内一批创新型城市获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对南京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建设美好家园是新老市民共同的诉求。因此,协调好两者关系,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现代服务与治理能力的必修课。

   亟需构建长效配套发力机制

  南京在打造国内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以当前城市资源储备看,有能力消化大量新增人口吗?

  “以当前南京城市资源总量看,不用担心城市资源不够、居住生活质量滑坡等问题。”吕永刚告诉记者,南京的户籍人口承载力远不止于当前680万出头的规模,离人口饱和尚有距离。他认为,南京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更应通过释放城市人口容量,拉动创新创业、中高端消费、资本积聚和未来产业的塑造。“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地方人才结构有两项要素,一是人才层次的多样性和人才结构的差异性,二是整体人口素质的提升。在人口素质提升方面,拥有中高学历的高素质人口数量是关键指标。与成都、武汉、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当前南京拥有户籍的整体人口基数偏小,因此,新政的推行可谓恰逢其时。

  同时,吕永刚也指出,《实施办法》的推行应只是南京城市建设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起点。“落户门槛的放宽也增强了人才的流动。如果后续人才服务保障平台不能及时搭建,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不能有效创新,进来的人才也有可能再次外流。”他建议,在后续配套政策的制定中,更多做好人才落户和地方优势产业的中间嫁接,让城市优势为落户人口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使人才吸引长效发力。

  3月9日上午,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内,不少人在边等待办理落户。图为工作人员在现场接待、指导。

  在与落户相关的话题中,购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进一步优化配套措施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实施办法》推行前后,南京二手房成交量涨幅超过181%。对此,郑江淮认为,城市人才结构优化、高素质人口增加必然致使社会购买力的提升,也会带来房价上涨等结果。但他提醒,房屋作为新老市民日常生活的刚需,其价格、供给数量、配套设施、政策保障等方面都牵动着社会神经,“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丰富保障性住房政策,让所有城市居民都住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