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公诉“壹”哥 铁汉柔情

11.12.2015  09:25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王俊壹有个响亮而又亲切的昵称:公诉“”哥。

  这个昵称表明了王俊壹的特点:既是业务纯熟带队严格的公诉科科长,又是个古道热肠的大哥哥。

  新的海州区检察院是由原新浦区检察院和原海州区检察院合并而成,公诉科扩大到了15人,平均年龄不到29岁,要办理连云港市基层院近三分之一的公诉案件。

  面对两院人员的急速融合、案多人少的现实压力,以及年轻检察官的成长需求,“”哥用他的热忱与担当、学识和个性,将难题一一解决。

  办要案,他在行

  在连云港市检察机关,还流传着王俊壹的另一个绰号:法条“”。

  谈到记性好,王俊壹一笑:“沉下心也就记得牢了。”自从与法律结缘之后,他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沉下心研学的人。

  2000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24岁的王俊壹来到了连云港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2002年,国家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王俊壹高分通过,成为原新浦区检察院首位“征服”司法考试者。同年7月,王俊壹取得助理检察员资格,开始独立办理公诉案件,也开启了随后拿奖拿到手软的公诉生涯。

  2004年,他跻身连云港市“优秀公诉人”行列,全市只评出4人。同年,他提起公诉的一桩受贿案,成为江苏省自侦案件优秀考核第三名。此后,他多次代表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出战全省公诉论辩赛,屡获佳绩,成为办理大案要案的一位行家里手。

  带队伍,他很行

  通过实战锻炼,王俊壹渐趋成熟。2006年5月,他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原新浦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三年后,他又被提拔为该院侦监科科长。只用了一年时间,侦监科在全市条线考核中就从排名靠后到稳居第一方阵,助力原新浦区院当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2014年9月,原新浦区院和原海州区院合并,王俊壹再挑大梁,重返公诉部门,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再次展现了出色的带队能力。

  今年,海州区院试行主任检察官办案制,王俊壹在分组时煞费苦心。为此,他悉心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和个性,促膝长谈,打消大伙儿的顾虑。

  为了适应“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格局。在院领导支持下,王俊壹大力锤炼海州公诉团队的出庭能力,以业务交流和思想学习为常态,以“不定期抽查”“定期庭审考核”为两翼,助推整个团队不断成长。他亲自垂范,庭审中,王俊壹缜密的讯问、清晰的举证和严谨的论证,总让一帮年轻的公诉人受益匪浅。

  今年7月,海州区检察院公诉科的两支参赛队包揽了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公诉论辩赛团体前两名,其中一人将代表连云港出战全省公诉论辩赛。

  铁汉亦柔情

  在得知本科室公诉人包揽前两名的消息时,王俊壹正在1700多公里之外的老家——湖南永州。

  他的母亲病重。整个夏天,他都在连云港和永州之间奔波。看着老母亲情况好转,他即刻返回单位忙碌。

  7月27日,在母亲的催促下,他又一次回到连云港。但不到一天,他就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于是星夜奔回老家,送母亲最后一程。

  在办案中,“”哥很会把握宽严相济的尺度,在侦监科工作时积极促进轻微案件的刑事和解,辖区内一对兄弟为宅基地闹僵了,打得头破血流,“”哥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总算让两兄弟的手握在了一起。单位组织的一些慈善走访,“”哥常常偷偷地多塞几百块钱……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书和卷宗,有两样东西引人注意:一是写着“公平公正执法全心全意为民”的锦旗,还有一盆长势繁茂的剑兰。

  锦旗是案件当事人送他的,“”哥用来自勉。剑兰是他科室的7位女公诉人在2009年送他的。6年多的时间,“”哥一直悉心照料这盆剑兰,因为这不仅代表同事间的一份情谊,那颀长如剑的叶子,也隐喻法律的威严。

  □本报通讯员 杨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