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人流1300万人次 居世界第一

26.01.2015  17:40

  人民网1月26日电据中青报报道,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在2013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居世界第一,在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总数中,25岁以下的女性约占一半以上。大学生甚至成为人工流产的“主力军”,低龄化人群增多。人工流产的巨大风险众所周知,然而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年轻女孩走上人流手术台?

   人流广告的无孔不入

  当下随处可见的“无痛人流”广告,让年轻人对人流的态度由恐惧、羞涩再到越来越不当回事,人流广告的时间短、安全、便宜、不影响工作等噱头,让不少女孩“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然而,无痛人流并不意味着更安全,人流广告对无痛人流的危害性只字不提,而这严重误导了青少年关于无痛人流的危害,无痛人流即是在麻醉状态下,患者只是对疼痛没有反应而已,而人工流产可能带来子宫穿孔等问题,如果后期护理不当,会发生感染、输卵管阻塞等后遗症。

   青少年性观念开放,但性安全知识不足

  当前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与人流低龄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

  然而,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性安全知识。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上述调查还显示,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尽管超过95%的青少年表示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特别是传播途径并不很清楚。

   根子在青少年性教育缺失

  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数量上升,与当前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必然联系。随着网络及娱乐业等迅速发展,现在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大多来自网络,而我国青少年性教育多年来都未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目前国际上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性教育模式:第一种是守贞教育,目标是让青少年不发生婚外性行为;第二种是安全教育,目标是保证青少年安全;第三种是整合教育,把性教育视为青少年人生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国家目前采用的性教育偏向于守贞教育,采取对青少年单纯禁止的方法。然而效果有限。

  方刚建议,可以借鉴国外整合型性教育,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赋权型的性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让青少年充分掌握安全性知识,培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最终让他们在性问题上具备理性的自我决策能力。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吴尚纯曾表示,家长和学校应该正视当前青少年这种情况,加强沟通,而不应该掩耳盗铃。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胡玉坤认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迫切需要整合性的政策,不仅要尽快制定出有关法律和政策,而且需要家庭、社区、医疗保健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真正为青少年提供获得信息和服务的支持性环境。(实习生孙童飞)

  原标题:中国每年人流1300万人次居世界第一

  稿源:光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