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五问踩踏事件调查

21.01.2015  17:42

人民日报记者 李泓冰 曹玲娟

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跨年踩踏悲剧发生,36个年轻的生命痛别人间。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迅速批示,要求抓紧调查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当天凌晨,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宣告成立,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

公众一直在等待上海给一个“说法”。

1月21日上午,联合调查组终于给出明确“说法”: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失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记者就一些盘桓已久的疑问,专访联合调查组有关成员。

疑问一: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

国务院原参事、多次担任国务院重特大事故调查组组长的国家应急管理专家闪淳昌,是“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组所聘专家组成员。他说:“按照国务院302号令,即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突发事故的调查,要求是在事发60天内提出调查报告。后来颁布的国务院493号令要求也是60天内,如果需要还可以延长。这次调查时间总计20天,第21天公布,应该说是很快了。

调查紧锣密鼓,”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副局长花克勤介绍,调查组中全脱产38人,先后加盟工作的总计超过100人。

这20天,据说他们都没睡过囫囵觉,“每天睡两三个小时、吃不上饭是常事儿。毕竟伤亡如此惨重、社会如此关切,我们也急啊!大家都是全身心扑在调查上。”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应急办主任熊新光解释为什么在20天后才公布调查结果:“关键是必须找到确凿证据,在强有力证据支撑下形成调查报告和对相关人员问责。

20天里,先后有51位政府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走进宛平路51号的宛平宾馆会议室,接受调查组谈话询问。调查组还先后对受伤人员、值勤民警、市民游客、地铁工作人员等96人调查走访,试图还原事件发生经过,调取查看了外滩区域36个监控探头、累计时长约70小时的视频录像。

据悉,调查组也征询了国家有关部委意见,并和上海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记者注意到,专家组成员还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应急培训中心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钟开斌、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沈国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处置专项法律顾问王昊东等。

所有的努力,就是尽可能还原当晚事件真相。”上海市监察局副局长王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