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创新型人才培养 南大校长“对话”六省市中学校长

29.05.2015  15:36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记者 程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任务,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建立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模式呼之欲出。今天上午,南京大学特邀近百名来自全国六省一市的中学校长,力求打破大学与中学的鸿沟,通过公正、公平、科学的选才方式,共同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

  “南大的本科教学改革有了重大成果,尤其是‘三三制’本科教育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表示,但学校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譬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有信息化、全球化两项挑战。”他解释说,大规模在线课程的推出,不仅仅是对大学高等教育的冲击,对中学也亦然。“台湾的教育界从前年就开始迎接这场挑战,并积极的改变教育理念、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他说,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自主性有着很大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积极面对,就会落于人后。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走出国门。“这对于国内教育挑战是巨大的,人才的竞争也从研究生下移至本科生。”陈骏说,自2012年开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按照高考成绩来录取中国学生了,这一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效仿。“还有就是2014年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科学选择,我觉得至少要有三种改变。”他表示,中学人才培养方案、大学招生录取方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都要随之而变。这个问题必须要依靠大学和中学联手解决,而本次活动也正是大学与中学的“对话”的好机会。

  人才培养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大学与中学必须从单一发展转为合作共赢。“大学有着优秀的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与中学共享。”陈骏表示,未来南大将和中学在第二课堂展开合作,选派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到中学开展交流,还将不断推出各个学科的夏令营、暑期学校,坚持从中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培养方式。

  当今社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的核心素质。那么创新型人才要具备什么素质?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至少要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专业的敏感性。“宽阔的学术视野,有利于创新和专家的形成。虽然现代科学分工很细致,但创新需要综合。”他表示,不同领域的交叉,促进创新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不同领域的人,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考虑问题的思路也是不同的,所以学校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原先主修的是物理专业学生,与生物、化学、医学联合做科研题目,有利于学术创新。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