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学院15名学生与汤包“亲密接触”连连点赞

29.11.2014  11:38

图为怀德学院学生学吃汤包。陆衡摄

 

28日,靖江日报微友节试吃第三站活动在国际大酒店举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15名学生与靖江汤包“亲密接触”,不仅品尝了汤包,还现场观摩了制作过程。他们纷纷对靖江蟹黄汤包竖起大拇指。

 

28日上午8点,学生们走进国际大酒店大厅,首先学习到了汤包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最后皮子姜丝一扫光!”服务员边解说边做示范,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好有意思,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还能这样吃包子呢!”对这样的新鲜吃法,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

 

饱满圆润的汤包上桌了,遇见美食,第一件事当然是拍照。围着热气腾腾的汤包,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随后,大家按照服务员介绍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汤包,寻找合适的“下口”位置。“整个汤包看起来吹弹可破,吃汤包也是项技术活啊!”好不容易给汤包“开了窗”的钱扬春美滋滋地说。

 

我觉得这汤包做得好精致,简直就是艺术品,里面的汤汁很多很鲜,以前一直想尝尝江苏美食,这回如愿啦!”安徽籍学生武思奇评价说,安徽美食也很多,但是做不到这么精致有型。国际大酒店餐饮部经理张建娟告诉学生们,酒店的汤包皮薄如纸、晶莹剔透、汤足如泉、清淡不油腻,个头大,每个重达三两六。

 

两三个汤包下肚,学生们已相当满足。他们好奇地进入厨房,想知道这汤包如何“出炉”。一张面皮、一把勺、一盆馅料,在师傅们的巧手制作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汤包诞生了。“师傅,你收徒弟吗?我要跟你学绝活!”学生陈奕如打趣地问道,围观同学哈哈大笑,带队老师倪庆婷也被逗乐了。玩笑之余,倪庆婷与大家探讨收获:“同学们,汤包虽然好吃,但是制作的背后需要付出很多辛劳,看着容易的事,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我们要尊重劳动,珍惜来之不易的美食。”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靖江日报首届微友节将持续举办微品鉴、微公益、微游乐、微探访等热门活动。各位读者若想了解更多微友节活动详情,参与微友节活动,请关注靖江日报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