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人才杠杆撬动经济转型
新华报业网讯 刚进新年,王广德就开始忙着与客商敲定今年的订单。他是镇江市京口区鼎盛重工董事长,企业的产品是海上浮式平台,一个平台售价就达1.2亿元。王广德说,刚接到三个订单,马上就要正式签合同。到现在为止,企业已向新加坡和印尼卖出8座平台,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当年我做海上装卸吊机设备时,利润微薄不说,还愁产品卖不掉。”他说。
鼎盛重工的华丽变身源于与高校的紧密合作——该企业与江苏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海工装备研究院,并引进江苏大学机械学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这一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领先地位的产品,一家老企业因此成功变身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京口区地域面积很小,发展腹地极其有限,靠资源发展的老路肯定走不通,唯有依靠创新驱动。”京口区委书记裔玉乾说,而创新的源头是人才,集聚的人才越多,撬动经济转型的杠杆就越有力。
京口区集聚的人才究竟有多少呢?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成拿出一张纸说,这还仅仅是一部分哦。记者一看,好家伙!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就有11人,进入省“双创计划”的有21人,还有2个团队进入省“创新团队计划”,8名博士进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9人名列省“六大人才高峰”……“放在全省县域范围来看,这个阵容是很豪华的。”他说。
豪华的人才团队当然不是做做样子的,而是实实在在带动了京口区经济转型升级。位于该区的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是孙安博士创办的,他本人曾在美国著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韩国原子能研究院从事超导加速器研究,现在名列国家“千人计划”中,企业生产的加速器能完全利用核能,没有任何核材料残留,主要用于医疗、航天航空、洁净核能源、核武材料制备等军民用领域,突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清洁核能源的技术封锁,产品刚问世,就被认定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名通科技是一家创办不久的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留美归来的王飞博士加盟后,主攻大数据技术应用,没有一间厂房,也不需要多少硬件投入,短短一年,仅仅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即产生数千万利润,成为镇江市产业转型的标杆企业。
引进人才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让民营企业成为引进科技和人才的主力军,是京口区的“金凤凰活动”的主要内容。“政府要做的,是引导和鼓励工作。”吴成说,企业家的眼光是最“毒”的,他敢几百万年薪引进人才或花巨资购买科研成果,政府就敢于对其奖励、扶持。区里出台政策,对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改造的“千人计划”人才,给予50万元的专项配套资金;对领军人才团队给予100万—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单去年一年,京口区就给引才项目拨付了1800多万元专项资金。这种引导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京口区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一大批专家学者常住区内,与“海龙核材”一起申报科技部科技合作重大专项——海水提铀项目,与飞驰冷藏车公司联合开发冷藏车保温新材料,等等。
引进外地的科技人才,不意味着忽视本地人才资源。京口区辖区内有5所高校,全区39万常住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高校师生。“科技和人才在我们眼前就有,我们要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区科技局局长薛莲说,由区科技局牵头,区内企业已跟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两所研究院,并建设了全区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区内企业可以第一时间了解高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区内企业已与高校合作申报省、市科技项目20多项。她告诉记者,不久前,京口区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验收,并被列入“国家强县工程示范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人才带来的科技,科技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通讯员梅永生马弋惠
本报记者晏培娟朱新法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