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6年选聘“产业教授”766名 产教融合深度对接

26.11.2016  12:05

  中新网南京11月25日电(记者 盛捷)11月25日,江苏省产业教授(兼职)选聘推进会在南京举行。近6年来,江苏共选聘了766名企业家到高校任职。

  选聘产业教授,是江苏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创新,也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协同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探索。自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大批科技企业家,成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双方优势结合,互利共赢。

  在各个高校,当企业人员获得省产业教授的资格以后,学校都会与产业教授签订正式“聘任合同”, 并制订产业教授管理办法,对产业教授的选聘、职责、管理和考核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使产业教授清晰了自己的责权,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工作。

  “我们按照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基地建设等目标,对产业教授开展年终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奖优罚懒,对于不能履职的产业教授坚决亮黄牌,直至解聘。”江苏大学副校长施卫东告诉记者。

  高门槛、高起点的选聘条件以及高标准、高要求的选聘办法,也保证了产业教授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

  “我们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原则,重点选聘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介绍。

  通过产业教授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越发紧密。

  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制军训模拟装备的科研单位,主要从事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直升机事业部总经理张志清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产业教授,他认为,产业教授疏通了企业人才和创新资源进入高校的新通道,又打通了高校人才和创新资源反向进入企业的新路径。

  大贺文化金融集团大贺艺术众筹总经理尚领本身学的是云计算,作为河海大学产业教授,他也表示,在将自己的实践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是共赢。

  “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双向参与的区域人才和技术创新体系新机制,有利于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链。”洪流如是说。(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