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南通通州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05.2016  13:43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讯(记者 赵勇进 通讯员 杨 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州怎样聚焦,又如何发力?今年,通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努力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以及强化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勾勒出清晰的改革轮廓。在4月上旬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上,南通高新区成为5个全省被表彰的高新区之一,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创斯达科技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炎则分别获评江苏省优秀企业和江苏省优秀企业家。

   创新驱动

   引导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加大技改力度、推进船型结构优化,韩通重工从过去单一的低端散货轮船制造,向全球首制CNG船、游轮、不锈钢化学品船领域进军,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在当前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形势下,企业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目前,在手订单70多条,计划排到2018年。

  去产能、去库存,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通州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在全市率先出台《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改善供给侧体系,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州的企业纷纷通过技改转型、差异化生产或创新研发等举措,找准自身定位,以创新助升级。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快速进军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市场。去年“高压大容量薄膜电容器”项目投产,9个月实现应税销售4000万元。公司董事长陈卫东介绍,通过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企业不断适应和创造下游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

  雄邦压铸陆续投入5000万元引进60台国际先进机器人设备,未来将增加到300台,研发的特斯拉减震塔全球首创。

  去年,通州实施技改项目490个,4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计划。今年,通州3个技改项目列入江苏省工业经济“双百工程”项目计划,25个技改项目列入南通市“双百工程”项目计划,入选数量南通市第一。

  通州还下更大功夫培育突破一批新兴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深化与中航工业合作,大力引进航空核心部件、航空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航空配套装备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以深南电路、德尔福等世界500强和上市企业为支撑,引进300人整车设计团队,在超级储能装备、新型电池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零部件配套向整车设计制造延伸拓展。

  今年前两个月,通州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09.7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新兴产业产值109.9亿元,同比增长10.2%。

   构建生态圈

   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3月,科技部公布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南通高新区名列其中,成为苏中苏北唯一一家试点单位。目前,高新区已拥有创业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20家,与国内120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通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打造、人才引进以及金融支持,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位于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的江海圆梦谷,为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研发等TMT产业领域内的创业团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共享平台,吸引兆联天下、微航科技、弘数信息等24个项目入驻,入驻率达90%,创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南通家纺城的中国创纺E站列入首批省级众创空间,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众创平台。

  近年来,通州高标准建设科技新城,新建科技之窗、科创大厦等创新载体超百万平方米。

  为扶持众创空间发展,通州创新投融资机制,整合银行、创投、保险、担保以及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等资源,在南通市率先成立创投中心,引进创投机构40家,管理资产规模达46亿元;率先推进投贷担联动机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推广首投、首贷等新模式。

  江苏博悦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是通州引入的高层次人才项目,2012年落户以来,其开发出的智能移动开关已在南通、苏州、上海等地的项目中使用,去年,实现销售10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70%。公司负责人王大庆说:“公司获得100万元‘苏科贷’支持,改善了资金流动性,坚定了我们发展信心,今年还将推出数款智能家居产品。

  通州积极引进创新人才,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18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等顶尖人才36名,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区称号。

   精准服务

   释放经济新活力

  去年11月,通州成立区行政审批局,一个多月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开始试运行,首批集中行政许可事项90项,涉及审批人员全部转入审批局。

  通州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葛振军介绍:“我们简化整合审批事项,将原来11个部门、79个事项、17个受理环节整合成了市场准入、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3个受理环节。‘一枚印章管审批’正逐步实现。

  通州打好减税减费、简政放权的政策“组合拳”,真正为企业松绑、为实体经济让利。例如,通州为甬金金属、综艺新材料等6家企业申请获批直购电,仅去年就节约电费支出近千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去年一年,通州新发展个体工商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均增长20%以上。

  通州围绕企业所急所难精准发力,不断增强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里服务很高效,我们只要专注发展就OK。”创斯达科技集团(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佳炎清楚地记得,一场突发的大雨,让厂区大面积积水。一个电话打到南通高新区。机关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帮助排水,并着手改造排水系统,彻底解决问题。近年来,创斯达先后收购德国Format、DTAT、Krauth老牌企业,稳居全球银行安保设备行业第二。

  南通四方冷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想新上罐式集装箱项目,通州区国土、发改等部门靠前服务,多次向上沟通协调,终于为其落实土地指标。

  精准的服务不断释放着经济发展新活力。去年一年,通州新发展个体工商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均增长20%以上。今年1至3月,通州签约88个项目,其中内资项目70个,总投资127.6亿元;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4.96亿美元。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