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交管工作走出六条特色品牌之路

24.10.2016  17:21

  近年来,扬州交警支队紧盯“精致交通、人文交通、民生交通、幸福交通”奋斗目标,创新理念,主动作为,整体推进,长效坚持,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扎实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全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极大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走出一条以“政府主导”为龙头的综合治理交通的特色品牌之路。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每年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交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连续六年先后出台了规范渣土车管理、规范交通设施建设和维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35条措施、停车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帮助公安交警推动解决了一批城市交通管理难题。同时,依托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平台,强化与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园林、旅游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假日交通管理、道路交通节点整治等城市交通管理难题。

   走出一条以“5+1”模式为主体的复合型勤务机制的特色品牌之路。 在市区各交警大队全面推行“5+1”勤务模式,设置一类岗(固定岗)20个、二类岗(疏导岗)20个、三类岗(巡逻岗)27个、四类岗(护学岗)14个、高峰岗(机动岗)40个和夜巡队6支,坚持高峰岗点手势指挥、平峰路口疏导管理、低峰路段秩序整治、夜间路面巡查防控,并把周末勤务、假日勤务、夜间勤务作为完善勤务模式的重要内容,实现勤务管理全覆盖。推行“四知四能”工作法(四知即知路口道路参数、知路口标志标线、知路口流量配时、知路口管理标准;四能即能对路口进行流量分析、能对交通进行科学指挥、能对问题进行即查即改、能对违法进行规范查纠),严格执行行车不闯灯、停车不越线、违法不过岗的管理标准。

   走出一条以“善于攻坚”为特征的交通秩序整治的特色品牌之路。 围绕重点部位、重点车辆、重点违法行为,按照“248”整治要求(支队每月组织集中整治2次、大队每月组织集中整治4次、中队每月组织集中整治8次),采取突击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白天整治和夜间管理相结合、重点违法整治和一般违法查处相结合的方法,持续开展酒驾毒驾整治、渣土车整治、“黑三轮”整治、“两不一乱”整治、等系列行动,始终保持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针对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支队出台占道停车管理规范和指导意见,将市区道路分为禁停街、准停街、限停街和临停街四类,分类实施停车秩序管理,综合采取驱赶劝离、巡逻贴单、视频抓拍、清障拖移等措施,全面取缔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

   走出一条以规范“两线”交通行为为示范的长效建设文明交通工程的特色品牌之路。 紧扣“大讨论、大宣传、大整治”三大环节,在市区强势开展“礼让斑马线、遵守停止线”文明交通活动。同时,在市区重点路段新装50套智能电子探头抓拍系统,自动识别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通过视频监控抓拍、移动摄像抓拍、民警现场查处三结合的方式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严查严治。加强与市信用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扬州市机动车驾驶人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印发《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开展文明交通信用管理系统应用培训,实施机动车驾驶人失信信息归集和应用,推进诚信扬州建设。

   走出一条以“警务实战”为引领的精细交通管理的特色品牌之路。 以“自适应系统”为龙头,深化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以“马路会诊”为手段,通过单行线、交通诱导、停车诱导、信号配时优化等手段合理组织交通,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以“即查即改”为抓手,坚持开展“啄木鸟行动”,落实“即查即改”制度,对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监控设备进行动态排查整改,做到图文并茂、一案一档,保证交通设施清晰、醒目、完整、连续。以“公共关系联动中心”为平台,推行“统一受理、分级办理、限时回复”的热线服务机制,对市民群众提出的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及投诉及时予以答复,畅通警民联动渠道。

   走出一条以“假日交通”为主线的重大活动交通安保的特色品牌之路。 针对节假日景区行车难问题,按照“内圈疏导、中圈控制、外圈分流”的原则,积极采取分流、疏导、限行、单行等措施,适时优化调整信号配时,滚动发布交通诱导信息,有效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针对假日期间重大活动,进一步改进交通警卫形式,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采取警便结合、外松内紧的方法,突出视察路线、活动现场周边及停车区域的交通保卫,最大限度减少交通管制,最大限度保障市民正常出行。(扬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