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校新排名,中国真超日本了?
中日韩三国三年来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上入围高校数的变化
百强高校分段数据对比
每当有排名出现的时候,口水和争议往往也会伴随而来。据媒体报道,最近,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发布的年度亚洲大学百强排行榜,就让一些日本网友不开心了:因为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总数达到21所,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拥有亚洲百强高校最多的国家。不少日本网友发出诸如“这个排名本身就存在问题!”“咱能比前30名吗?”这样的评论。
而在国内,对于这份排名的质疑同样存在,但除了具体学校的座次争论之外,更多人觉得“没有感受到与‘第一’相称的教学质量”“光比排名有什么用?有本事看看到底能研发出多少东西,对社会贡献有多大”“有条件的话,在亚洲还是会选择去日本香港新加坡读书吧”等等。
中国大陆的高校,目前在亚洲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我们真的是“亚洲第一”了么?
大陆“打榜”史:三年三级跳
面对高校排名,如今的国人往往会以怀疑的目光来看待。但这也难怪,在国内,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上有时候起伏会非常大。这也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排名背后,是否还有什么相关利益在操纵着结果?
不过,这次发布“年度亚洲大学百强排行榜”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倒是可以让人打消这个疑虑:作为一个老牌教育研究刊物,自2004年11月起就开始与一些机构合作推出大学排名。到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单独推出世界大学排名后,与QS世界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共同获公认是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中国能排在亚洲第一,背后似乎并没有什么“阴谋论”的可能。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评判标准和方式,也是各界比较认可的——评审小组采用13项指标衡量各个大学在其核心使命方面的实力:教育、研究、知识传播和国际影响力。其中前三项所占分数最多,各占30%。
作为一张相对“年轻”的榜单,“年度亚洲大学百强排行榜”从2013年才开始推出。当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首期亚洲大学排名中,日本以前100强院校入围数量最多的22所,以及东京大学位列第一的骄人成绩,排名第一。中国台湾地区则以17所院校入围的成绩位列第二,中国大陆共有15所院校入围,居第三位。
而到了2014年,这份榜单发生了如下变化:日本在100强大学中数量依然位居各国榜首,但由去年的22所下降到20所;中国大陆则以18席位升到了第二位;韩国有14所大学入选榜单前100强,位居第三。这一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编辑,亚洲大学排行榜的主编菲尔·贝蒂已经从数据分析中预测出了变化的趋势:“日本仍然是亚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领头羊,但这个地位不会保持太久:新数据清楚地显示,它正在失去领导地位,中国和韩国正在加速追赶。”
果然,到了2015年,中国上榜高校达到了21所,连续两年以每年增长3个名额的速度“稳步”登上了榜首。
数量VS质量
凡是与中国相关的榜单,往往离不开“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对比。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往往可以在数量上轻易占据优势,但在一些质量方面的底气则不那么硬。
这次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亚洲大学百强排行榜一公布,日本网友就质疑“咱能比前30名吗”,同样,国人也有人怀疑我们登上榜首靠的还是“人海战术”。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百强榜中各频段的学校分布,你会发现,大陆高校此次的表现,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状况可不太一样。
首先,人们最关注的“TOP Ten”榜首的十大高校中,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各占2席,分庭抗礼。日本固然有东京大学连续三年获得“状元”,但京都大学则排名第9,中国的北大和清华则各自比去年上升一位,分别排名第4和第5,总的来看也算是旗鼓相当。
在第11名到第30名之间,大陆略逊日本一筹:日本有3所大学入围,中国只有2所。但日本也无法笑傲群雄:因为在这个分段,除了香港同样有3所大学入选之外,韩国更是以4所高校上榜而占据第一。所以,比百强榜单,日本输给中国。若比30强榜单,日本又输给了韩国。
接下来的31名~50名的榜单中,大陆又以6所高校居首,日本4所次之。香港和韩国各有1所入选。51名~100名之中,大陆高校也有11所,日本10所,韩国6所。“从百强榜各个阶段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陆的高校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应该说都不落下风,甚至有一定优势的。”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研究员韩显男分析说。
有趣的是,若是真要抱怨“人海战术”,其实似乎更应该香港地区去抱怨台湾地区:从2013年到2015年,台湾分别以17所、13所和11所的数量连年占据榜单的4强之列。而香港每年都只有6所高校入围。但论起质量来,台湾只有国立台湾大学一所高校入围前30名,而且今年排名仅为第17名,比去年的第14名还下降了3位。香港这6所高校则是连年50强,最高学府香港大学也一直都位列三甲。
持续投入教育,终有收获
对于中国大陆高校整体上的进步,菲尔·贝蒂认为应该归功于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中国是本年度亚洲大学排行榜的新科状元,其有3所新晋入围大学,从而使得力量对比向中国一方倾斜。在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也都在名次上获得晋升。中国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包括研究和开发费用,自2011年以来每年增加18%(扣除价格影响因素),现在,这个投入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相比之下,日本教育业则受到财政紧缩的影响。此外,菲尔·贝蒂也强调:“除了资金缩减外,保守主义、自满情绪以及对全球化的抗拒情绪都在影响日本。”2015年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除了入围数量在持续走低,多所日本大学排名也呈现下滑态势。
而仔细分析榜单中的中国高校则不难发现,力图通过简单的高校合并来扩大规模的学校,并没有在榜单排名中获利。百强榜的“新人”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此前都曾和各自区域的周边高校“传过绯闻”,但最终并没有通过高校合并而是以自己的努力杀入了榜单。相反,不少网友认为,过多地进行高校合并,会使一些原有学校中的弱势专业为新学校“拖后腿”。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大陆高校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上持续上扬的表现,也让外国学生更愿意到中国留学,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受外国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菲尔·贝蒂甚至表示:“亚洲将继欧洲和北美洲之后成为下一个全球高等教育明星区域。《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专栏编辑最新资料显示,亚洲许多一流大学都已可以与西方一流大学平分秋色……而中国正是这一地区的领头羊,其在学术领域郑重且持续的投资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其他亚洲国家学习的模式。”
当然,中国高校在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教学与研究的平衡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更有网友指出:相对于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国土面积和资源方面的地位,中国大陆高校在百强榜上的数量其实还远远不能与之匹配。菲尔·贝蒂也指出:中国教育的供求依然存有问题。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们的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应该可以看成是成长的烦恼。这些来自第三方的排名评判与数据统计,或许可以给我们增添更多的自信。(记者王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