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证不全,孩子咋就上不了学

18.09.2015  10:21

  一位在宁外来务工人员的烦恼——

  新华报业网讯 “孩子上不了学,只能恨自己没用。”在大约10平方米大的简易小吃店里,和妻子在南京一起打拼了六七年的徐州汉子刘爽,痛苦地把自己的头埋了下去。

  这半个月来,因为孩子不能上学,47岁的刘爽做生意的心思也没了,“谁帮我们家解决了上学问题,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目前南京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五证要求,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证(包括准生证)、暂住证以及劳动合同(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因为小吃店的面积小、卫生条件简陋,三年前开店的时候申请办营业执照没有批下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刘爽说,没想到这张“该死的”营业执照,影响到了孩子的上学。“因为‘五证不全’,哪个学校都不愿意收。

  9月4日小学报到当天,刘爽带着四证来到自己租住房附近的中山小学,第一站就吃了个“闭门羹”。“学校说,没有‘五证’,没法报。”不死心的刘爽又跑了光华东街小学和四坊小学,得到的答复也一样。

  “难道学校真的会眼睁睁地看着娃娃没学上吗?多收一个,也算是行行好啊。”当天下午,刘爽决定去秦淮区教育局“要个说法”。“我们夫妻一直在南京打工,孩子也从小在南京长大,在南京上的幼儿园,难道因为少了一张证,就上不了小学了吗?

  在秦淮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想在南京公办校上学,就必须五证齐全,这是国家政策。这位工作人员劝刘爽,不要耽误了孩子,赶紧让孩子回老家去上学。

  “如果孩子能够回老家上学,我也不愿意让他回去啊。”刘爽说,他的父母亲早已去世,老家没有人了,孩子才一直跟着他们在南京生活,“靠着小吃店一个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也比回家种地强些。

  之后,刘爽又多次前往秦淮区教育局希望能够解决此事。但每一次,秦淮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都表示无法解决。

  据南京市教育局统计,南京去年接纳的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已经接近8万人,但刘爽的孩子并不在内。记者了解到,十年前,南京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有二三十所,解决了大量的外来工子弟上学问题,但近些年都被南京教育部门逐步关停,目前仅剩两所。一边是民办校逐年减少,一边是公办校容量有限,只能优先接收那些五证齐全的孩子,而五证不全的孩子只能被关在校门之外。

  “红山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去年9月,因违规招生而被教育主管部门喊停的。”前南京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校长梁立亭告诉记者,学校办了十几年,最多的时候达到过1600人,能在学校从学前班一直读到初中,说不让招就不招了,太可惜。“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公办校的吸收能力的情况下,南京关停这么多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有欠考虑。城市需要更宽容一些,给这些五证不齐全的孩子一个上学机会。

  南京市教育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五证齐全是南京市的规定,但各个区有自己的做法,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南京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校长坦言:“这两年遭遇奥运宝宝、金猪宝宝入学高峰,接收学区内孩子已经吃力,还得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确实力不从心。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当然是好事,但是城市公办学校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有所取舍。

  记者联系了秦淮区教育局小教科的叶科长。“我也非常同情他们,但这是市教育局制定的成文规定,我们也只能按上级要求遵守。”对于制定这样一条规定的初衷,叶科长解释说,是因为现在南京各学校的入学名额都还十分有限,需要通过一些量化的标准去保证入学名额。

  叶科长还透露,实际上今年有不少像刘爽夫妇一样的外来人员子弟家长就“五证”问题来找过她沟通,希望能够人性化处理。“我们也非常希望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进行人性化处理,但每一个五证不全的家庭几乎都有特殊情况,轻易地进行人性化处理,对所有的人都会不公平。”叶科长建议,这些“五证”不全的家庭,要么去往民办学校报名,要么先将孩子送回原籍上学,等到五证办理齐全后,再通过正常的转学程序将孩子转到南京来。

  本报记者 王拓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