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09.03.2016  08:45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演艺集团董事长朱昌耀

  当记者联系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演艺集团董事长朱昌耀时,他正在精心准备自己的小组发言。作为江苏文化艺术界的代表,朱昌耀已经是第四次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了,他感慨地说, 2015年江苏省GDP超7万亿,文化产业占比已达6%,“十三五”江苏省提出,文化产业占比要达到8%,今后五年,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好的发展时机。

  谈起两会提案,朱昌耀表示:“我主要还是关注文艺的发展,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希望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更加重视和保护,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传承、保护以及文艺惠民、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要更加有规划、注重实效。二是在出精品力作、出优秀人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措施、有成效。三是加快文化的立法。他告诉记者:“去年两会我们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即将正式出台,今年,还要提出加快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建议,以这三个方面的建言,加快推动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

  论及江苏的文化事业,朱昌耀坦言: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我省的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讲,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电视、曲艺等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江苏还是位居全国前列的。就拿戏曲来说,我省有49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据悉,今年,江苏省不仅将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首届紫金京昆艺术节,而且江苏大剧院也将落成,这些都是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平台,省里还要为30位文艺名家和30位青年文艺人才组织专场、专展、巡演、巡展、作品研讨会等。

  而说到演艺集团的发展,朱昌耀更是如数家珍,““十二五”时期,也是江苏演艺集团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改革压力,演艺集团着力打造精品力作,涌现出一大批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现实题材的优秀剧目,共新创剧节目118台,复排剧节目176台。如京剧《花蕊》,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银奖;昆剧《白罗衫》、《红楼梦》折子戏版在第五届中国昆剧节上获“优秀剧目奖”;歌剧《运之河》在2014年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荣获六个奖项七个大奖;话剧《枫树林》获得“文华大奖”;民乐“茉莉花组合”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金奖,等等。此外还成功承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开、闭幕式;第八、九、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开、闭幕式等大型文艺活动。

  同时,集团还深入基层,每年举办“惠民演出季”,坚持“高品质、高水准、低票价”的定位,每年走进剧场的各类观众平均达60多万人次。每年演出场次5000余场,其中在县及县以下基层演出约占全年演出场次的48%。在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力上也有显著增强。歌剧《运之河》作为“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欧洲行”的重要内容,于2015年7月远赴欧洲,在三国四地完成了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与欧盟建交40周年、中国与意大利建交45周年和米兰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8场演出任务,不仅获得了欧洲歌剧界专业人士和当地媒体、观众的极大认可,还得到外交部、驻欧盟使团的充分肯定。京剧《镜海魂》则是江苏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文化上的深度合作,该剧作为开年大戏参加了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境内外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朱昌耀认为,观念的更新、体制的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仍存在,演艺集团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品牌剧(节)目和拔尖人才还不多。“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既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和投入的力度,也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主观上加倍努力。

  走进“十三五”,朱昌耀也道出了集团未来的愿景。首先,将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及新创作剧目,努力挖掘传承一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历史遗作。其次,在艺术院团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促进集团与省文投集团、凤凰集团、省文联、江苏大剧院等的合作,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同时,在演出营销内部管理上创造新模式。借助各类传媒、自媒体平台,做好新闻宣传策划,采用现代营销模式,立体化、全方位推广集团剧节目和人才品牌形象。此外,适时建立形成一条艺术创作、生产、营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加强与艺术院校及旅游、科技等重点领域互动融合发展,创造新型文化业态。

  得知记者也是一个戏迷票友,朱昌耀欣喜地透露:“2016年,包你过足戏瘾!”据悉,歌剧《郑和》、《鉴真东渡》,京剧《青衣》以及《红菱艳》,昆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锡剧《蒲生遇仙记》,扬剧《来生再见》、交响组歌《运河畅响》等10台左右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剧节目,将陆续新鲜出炉。

  江苏经济报记者陈蕊

原标题:

编辑: 刘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