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关爱,传递温暖的力量

22.10.2015  05:10
    “我的儿啊!”女子一把抱住眼前这个神情有些呆滞的小伙子,泣不成声。一旁的刘宇翔也禁不住湿了眼眶。这是一幕阔别10年的母子相聚,这是一段无法言说的社会悲剧,这是一场延续5年的爱心接力,时间倒退回5年前刘宇翔初次见到陈曌业时。 1977年出生的刘宇翔,在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派出所社区男民警队伍里显得有些稚嫩,2010年,当他从退休老民警手中接过“汇林绿洲”社区民警一职时,也接过了帮扶陈曌业的爱心接力棒。 10年前,陈曌业父母离婚,妈妈出走,爸爸外出躲债,时年10岁的小曌业再没有见过父母。早些年,老人家还能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祖孙二人的生计。从2009年开始,老人家开始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症状,生活越来越艰难。 刘宇翔得知他们家的情况是在2010年,“前一任社区民警退休前曾经跟我介绍过他们家的情况,可是听说是一回事,亲眼看到又是另一回事。 祖孙俩蜗居在一间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唯一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破败的小筐里,散落着一些已经干裂且即将发霉的馒头,还有一些不知是什么肉的碎块。奶奶说,那是肉联厂拆迁时别人丢弃的,他们捡回来烧一烧继续吃。祖孙俩三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到1000元。 瘦弱的小曌业惊恐地躲在门后,眼神茫然而空洞。他的眼神刺痛了刘宇翔的心。 从此,刘宇翔只要一有空就来到陈曌业家,每次总要捎上一些油米、衣服、学习用品和零用钱。逢年过节,他还经常给孩子包上一个小红包。为了从根源上改善祖孙俩的生活,他多次奔波,与社区主任协商,终于在他的努力下,2年前,祖孙俩领到了低保费。 小曌业渐渐长大,性格非常内向、孤僻,常常一个人呆在屋子里,抗拒与外界接触。他唯一愿意交流的除了奶奶就只有刘宇翔了。 “我想了很多办法,希望他能够走出去,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两年,他奶奶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对他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连我都被拒之门外。”尽管如此,刘宇翔从未放弃对陈曌业的帮扶,哪怕被发病的奶奶追着赶出门,他也会把从社区收集来的旧衣服洗干净默默地放在他家门口。 去年5月的一天,刘宇翔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山陵派出所的认尸电话。经过DNA鉴定,这具发现于中山陵景区的尸体正是陈曌业的奶奶。根据视频监控及警方的初步推断,老人应该是发病后走失,意外坠下山坡,因为平常那里人迹罕至,加上气温较高,尸体被发现时已经高度腐烂。民警通过老人随身携带的一张老年证才找到了社区民警刘宇翔。 办理完相关手续,刘宇翔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陈曌业家,“最近南京青奥会即将开幕,所里事情很多,都没顾上去看看,真不知道这段时间那孩子是怎么过来的。” 当刘宇翔敲开陈曌业家门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吃剩的食物堆在墙角,苍蝇到处飞,家里黑漆漆,电灯不亮,水管坏了,被子都是黑色的,这哪里还是家?已经21岁的陈曌业不知道多久没洗过澡了,蹲在墙角,茫然的看着刘宇翔,眼神空洞而迷茫。 “我当时真是自责得心口疼,为什么就没来看一眼!”刘宇翔第一件事就是带陈曌业去好好的洗把澡,然后他又通知水电工来维修水管,联系电力公司,把拖欠的电费补上,恢复了供电,买来煤气灶。换上崭新的床单,被套……整整拾掇了一天,总算能住人了。 考虑到陈曌业的现状,刘宇翔和社区主任商量决定,暂时不告知他奶奶的死讯,以免他做出极端行为。而从长远看,最重要的还是鼓励他自食其力。 “孩子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社区找了很多适合他的工作,可他始终很抗拒接触生人。我甚至想过送他去当兵,这个孩子如果再不走出去就毁了,好不容易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可是体检不过关,这事也就没再提了。” 孩子现在的情况,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于是刘宇翔萌生了为他寻找亲生妈妈的想法。 然而失联十年,孩子连母亲的全名都不知道,更别提户籍变更了几番。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照顾的只有母亲,哪怕大海捞针,刘宇翔也要帮陈曌业找到妈妈。 在还没找到之前,因为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刘宇翔特地召集社区平安志愿者,排班轮流在他家附近巡逻,以便及时提供帮助和发现异常情况。 今年年初,经过多方努力,历时8个月的寻母终于迎来了曙光。陈曌业的母亲离婚后也一直未再婚,四处打工,维持生计。当她得知了儿子的情况后,泪流满面:“他爸爸和奶奶一直不让我看孩子,其实我很想念孩子啊!” 当刘宇翔带着风尘仆仆的母亲来到陈曌业面前时,母亲禁不住嚎啕大哭,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现在,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陈曌业正一点点好转,也接受了刘宇翔在社区为他找的工作,让刘宇翔欣慰不已的是,“他用第一个工资给我买了个剃须刀,拿到礼物的那一刻,我真的激动坏了,这么多年啊,他的人生总算步入正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