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化”工作举措 再创粮食工作新佳绩

27.02.2015  13:18

苏州市粮食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的启动之年。苏州市粮食局将紧紧围绕“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市”的总目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锲而不舍深化改革,千方百计破解难题,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新作为,全面推动苏州粮食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以“现代化”夯实粮食事业基础。 一是要着力推进粮安工程建设规划。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力求规划的现代化、科学化、项目化。去年底,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苏州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通过了专家论证,近期将上报市政府审批。为认真组织实施好粮安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粮安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将在充分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尽快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苏州市粮安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使之成为我市试点示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要着力推进仓储设施的现代化。 各地要确保所有中心库信息化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并与苏州市局“粮食应急保供决策与监管系统”联通,实现全市粮食业务信息的大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视频互通、实时监管,提升粮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积极利用国家投资政策,加快相城区中心储备库、昆山张浦粮库、太仓璜泾粮库易地新建项目、张家港沙洲中心库扩建项目、吴江金家坝粮库重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协调推进天良港粮食现代物流园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仓储网络。继续优化低温烘干能力的布局和配置,有效解决种粮农民和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后的粮食烘干需求,至2015年底全市低温烘干设备装机容量要达到7500吨以上。 三是要着力推进管理体系的现代化。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基础平台,全面构建指挥决策、业务管理、依法行政、协同办公等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业务管理的规范化。超前谋划,精心组织,认真编制好苏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三五”规划。 四是要着力推进人才队伍的现代化。 继续深入推进“双五双百”人才发展计划,努力营造吸引人才、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向基层和业务一线充实人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锻炼人才。

 

            (二)以“市场化”深化粮食流通改革。 一是要深化行业改革。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缩减行政审批的基本要求,不断改进粮食行政管理方式,深化公共服务改革,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深化储备粮管理改革,加强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考核,探索储备粮承储的竞争机制。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发挥其在粮食安全保供中的作用。二 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各地应根据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抓紧时间与国资委、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明晰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总公司),为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手、放开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是要深化粮油行业协会改革。 行业协会要在实现“五分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自主决策、自律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诚信守信的责任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联系会员、沟通信息、指导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为苏州粮食行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服务。

 

            (三)以“品牌化”推进粮食产业发展。 是要在全产业链发展上求突破。 广泛深入地实施社企合作,充分利用粮源、粮质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要继续推进粮食基地建设,在东北和苏北产区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地。主动与大型集团、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服务大企业、依托大企业的过程中,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推动苏州粮油产业全面发展。 二是要在打响地产品牌上求突破。 各地要加强与农业行政部门、镇农服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种粮大户的合作,整合现有的品牌资源,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优势,使苏州地产大米在数量上、质量上、品牌运作上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市民要求。争取用2-3年时间,各市、区培育一个在当地叫得响、销得好、口碑佳的主导品牌。 三是要在放心粮油建设上求突破。 认真总结放心粮油建设的经验,坚持建设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放心粮油生产企业、粮食批发市场、放心粮油产品、放心粮油店(柜)的监督管理。结合诚信体系建设,扶持一批守信用、重质量的放心粮油实体店,实行星级评比和奖励,真正使放心粮油成为粮食工作服务民生的一个金字招牌。 四是要在电子商务发展上求突破。 依托苏州粮食批发市场“良粮网”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交易功能,拓展营销服务领域,打造全新发展空间。 五是要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向产业两端延伸,与粮食生产者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科研单位开发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以“法治化”实施粮食行业监管。 是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按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广大干部职工依法履职、粮油企业依法经营的目标,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执法体系,打造法治队伍,全面提升依法治粮水平。依据国务院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组织对各市、区粮食工作的考核。 二是要健全法治粮食制度。 结合《苏州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涉及到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重大行政决策,要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核、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程序,确保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把操作暴露在阳光下。 三是要加强执法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进一步发挥质检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原粮、储备粮、放心粮油和军供粮的质量监管,强化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日常监测,严格执行质量、计量准入制度,形成全程监督的高压态势。调研市粮油检测中心的建设方案。 四是要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认真开展粮食流通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积极探索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做好13个企业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工作。加强统计基础管理,确保统计工作合法规范,信息发布及时准确。

 

            (五)以“精细化”提升粮食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强储备粮的运作管理。 全面落实地方粮油储备任务和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任务,确保地方粮食储备数量真实、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强储备粮采购及日常监管,重视市场行情研判,适时组织地方储备粮油轮换销售,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规范化粮库的标准,加强仓储管理,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积极探索科学保粮新举措,实现绿色储存、节粮减损的目的。认真做好全国粮食仓储设施调查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作风效能。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强化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让市民放心买粮,让农民放心卖粮”的服务承诺。 三是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自律、工作自律、道德自律,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内控机制,组织开展教育警示活动,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坚决遏制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是要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效。 结合提高“三个满意度”活动,持续推进粮食行业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和爱粮节粮公益活动,广泛进行粮食工作宣传,争创苏州市级文明单位。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认真做好军粮供应和双拥工作。 五是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留情面,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做好新时期粮食保密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保障粮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