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以质取胜建设制造强国

16.11.2015  1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 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出了全局部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认识到,必须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战略机遇,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任务,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把握质量品牌建设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质量品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意识不断增强,质量品牌能力稳步提升,一大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首先,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释放新需求,创新新供给。人民群众对质量品牌的需求,为质量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其次,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引发制造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为质量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第三,《中国制造2025》确立了“质量为先”的指导方针,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为质量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第四,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质量品牌发展道路,为在“十三五”时期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的理念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质量品牌的精髓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品种和品牌定位,就无法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原材料、技术、工艺、组织方式的突破发展,就无法形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品牌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质量品牌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就无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经济运行。 

  二是突出创造价值。《建议》指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质量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无论是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品牌附加值,还是减少质量损失,都是增强盈利能力。要树立大质量观,重视产品质量,关注管理质量和经营质量,以创造价值和增强盈利能力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工作。 

  三是拓展技术手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两化深度融合既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质量品牌建设的客观需要。要努力探索互联网技术在质量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空间,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资源,提升质量品牌诊断、改进和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夯实质量基础。《建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质量品牌建设要把提升质量基础能力作为基本内容,依托《中国制造2025》,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组织质量攻关,提高重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水平,促进实物质量提升。推进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水平。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提高质量评定和质量改进能力。 

  五是政府积极作为。《建议》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质量品牌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但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履行职责,为质量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市场、诚信、人才和国际交流环境。同时,政府要通过标准化、计量、检测,以及质量品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企业提升质量品牌创造良好条件。 

  三、明确质量品牌建设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组织制定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十三五”规划,将以提升质量基础能力为着力点,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局,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方向,以两化深度融合、两业融合、军民结合为重要途径,完善长效机制,重点提升“四个能力”、实施“四个工程”。 

  提升四个能力,就是全面增强质量品牌的公共管理能力、技术保障能力、质量提升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工业质量品牌水平迈上新台阶。 

  实施四个工程,一是要实施质量提升助推工程,围绕基础产品工艺突破、重大装备可靠性强化和关键共性质量问题攻关等方向实施行动,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平。二是要实施品牌培育精品工程,支持消费品开发品种提升档次,工业品挖掘价值延伸服务,打造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三是要实施质量成本优势工程,推进质量成本精细化管理,实施质量降损行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四是要实施“互联网+质量品牌工程”,在两化深度融合中促进质量品牌进步。 

  我们将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营造良好环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科学谋划、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