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公交警方“五个狠抓”全面提升武装巡逻防控质态

30.11.2016  16:35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反恐防暴和维稳防控形势下,武装巡逻作为处突应急、反击暴恐的突前地位愈发重要,公交分局通过武装巡逻实践,探索出“五个狠抓”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武装巡逻防控质态。

   一是狠抓队伍建设,提升动态防控能力。 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武装巡逻队伍是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严格考评考核力度,将工作成效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调动民警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习培训,以领导带民警、民警带队员,邀请巡逻盘查和办案经验丰富的民警授课,讲解巡逻盘查技巧和办案心得。坚持每月按计划组织开展武装巡逻防控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武装巡逻民警和辅警在武装巡逻防控中“能发现、能管住、能盘查、能抓获”的实战能力和综合执法水平。同时,争取政府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为巡逻队伍配备装备,实现装备提档升级。

   二是狠抓情报研判,调整巡逻勤务模式。 武装巡逻防控面广、机动性强,能够有效挤压和控制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必须要以“压发案、打现行”为第一目标,并针对案发地段和时段的变化,不断调整武装巡逻防控勤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全时空、全方位动态控制。加强对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力度,使巡逻防控紧紧围绕发案来开展,充分发挥信息在打击、防范中的作用,做到“信息导侦、信息促防”,按照“分块巡逻,遇警联动,相互驰援”原则,针对辖区实际,在主要街道、繁华路段和治安情况复杂地段划分建巡区和巡段,既相互衔接彼此呼应,在关键部位和必经之路,设立卡点,切断犯罪通道,从根本上做到内有巡逻、外有卡点,动态巡逻与静态设卡相结合,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巡查、布控,在时间上实行高峰错时制,在勤务上实行错位互补制,形成线上巡、点上卡,动静结合的街面防控格局。

   三是狠抓网格巡逻,织密巡逻防控网络。 通过将网格巡区作为基本防控单元,建立全覆盖、全天候、专业化的武装巡逻防控网。整合各种巡逻力量,织密巡逻防控网,坚持多警种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控制格局,明确各自在网格巡逻中的职责任务,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巡逻力量的优势,又要建立有机的衔接机制,这样才能使巡逻防控网获得切实而稳定的人力依托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构建起特警、武警、派出所民警等多警种整体作战、交叉渗透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从而有效凸现治安巡逻,特别是武装巡逻在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中的基础功能作用,切实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四是狠抓监巡对接,提升武装巡逻效率。 对武装巡逻车辆每天通过电台点名、GPS定位等方式实时掌握路面武装巡防警力动态,对110指令、路面巡逻警力上报的各类警情,及时安排就近警力开展现场处置,做好警情处置的跟踪督导工作,并通过情报信息搜集、即时警情研判、阶段性警情分析、每日巡防提示等手段,使路面一线巡逻警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查控工作,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定期利用视频资源开展一次应急调度演练,在演练中找问题,在演练中找访法,不断提升接处警效能。

   五是狠抓备训结合,增强快速处置能力。 坚持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在发生一般治安、刑事案件时,武装巡逻组应在3分钟内赶到现场;发生重、特大案(事)件或群体性治安事件时,机动备勤警力应在5分钟内赶至现场增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涉枪、涉暴案件处置演练,确保处置中能够控制现场、找准时机、果断出击;加强对防暴反恐技能战术、枪械武器使用、应急快速拉动等方面的训练,定期与各警种开展合成实战演练,提高街面警力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确保在遭遇暴力事件或暴恐分子时,具备快速有效处置能力。(徐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