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达300万 南京一公司百万年薪招才

30.10.2015  17:31

  新华报业网讯 “公司高管的话,年薪60万左右,如果签约满六年,还可以送市区一套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房子,另外还拿出了一个百万年薪的岗位。”南京P2P平台互融宝董事长孟雷放话说,从明年开始每年投入不低于300万元,招聘金融、风控、技术人才。10月30日上午,在南京举行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战略研讨会上,江苏 、广东两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感叹人才缺失,更是有公司现场向媒体开出价码。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专业人才的缺失成为公司发展的掣肘。“300万年薪挖角产品经理”、“某公司开出千万年薪为旗下网贷平台招聘CEO”、“知名P2P平台运营总监率团队集体跳槽”等新闻不断爆出,侧面显示出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饥渴。

  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调查统计,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平台以及网络银行在内,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其中,截至今年9月底,最具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同时在平台数量3448家,其中正常运营2417家。潜在的巨大市场发展潜力,使得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缺口极大。省互联网金融协会预计,未来三年内,P2P网贷平台的人才缺口将会达到142万,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其他六种业态的人才缺乏,全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将会达到300万左右。

  调研发现,我省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基本与全国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一致。未来三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管需求率每年在4.2%左右;风控人才的需求率每年在21.1%左右;技术人才需求率在16.4%左右;营销人才需求率在58.3%左右。

  就目前而言,传统银行机构与互联网公司是互联网金融人才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这两个领域薪水在市场上本身就比较高,但是当高薪遇上超高薪,它们就惨了。仅传统银行领域,拒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32位上市银行的高管辞职,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首席信息官不等,去向多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能够从银行挖到人才,可以为高管团队增信不少。e路同心是广东一家国资背景的P2P网贷平台,高管年薪普遍过百万。平台首席运营官闫梓为了从当地某银行挖一理财经理,每天晚上十一点半打电话给这位理财经理聊天交流半小时,就这样整整六个月后,理财经理跳槽到该公司。“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目前交易金额仅8亿元,这位理财经理就带动了1亿元的成交额,客户复投率超过80%,而且牵头搭建了财富管理团队。”闫梓说,稀缺人才太重要了。

  庞大的需求、紧俏的人才,造成了一种互联网金融人才薪水水涨船高、不少人不断跳槽的怪现象。网贷之家董事长徐红伟介绍说,目前网贷平台高管跳槽率高达40%-50%,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以及对薪水、股权分配的不满意。

  “目前业内一个优秀的CEO年薪可高达千万,总监级别年薪一两百万都很普遍,有时即使年薪这么高还是难以招到合适人选。”广东信融财富董事长齐洋说,互联网金融行业正面临着人才饥荒与人才乱象的双重问题,IT技术、运营、客服、风控、产品设计、营销等基础性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企业间挖墙脚现象严重,行业人才竞争恶劣,行业人才的数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

  “我上周在上海招聘公司高管,应聘的人很多,60万年薪哪里够?开口都是两三个60万。”付融宝董事长梁振邦说,就连一个有着德国留学工作经验的普通大数据建模师,开口也是四五十万元年薪。

  除了超高年薪外,股权激励也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招揽人才的常用条件。此外,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纷纷给出了休闲区、免费餐饮、下午茶等阮环境,来迎合年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看来,能够招聘到既懂互联网技术、有互联网思维,同时又懂金融的人才太难了,所以再高的薪水也愿意。

  连金所财富中心总经理张小江认为,没必要找全能型人才,如果有这样的人才,即便能招来,也养不住,他可以自己开公司了。“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还是要看平台的定位。如果侧重资产端,那就猛从银行挖人才,如果定位是信息中介,就从阿里等公司挖运营人才,如果侧重投资端,那就招客户经理。”他说。

  对于互联网金融人才高薪现象,安家贷总经理李晓羽认为,当前急需要建立互联网金融岗位薪酬参考标准,加大对人才的培训,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为人才引进、培养提出了建议。“挖墙脚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互联网金融人才不多,但是准互联网金融人才很多,2015年全国749万大学毕业生当中,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管理/营销类和经济/金融类毕业生规模达到266万,占35.5%,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规模,利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模式,激活这类准互联网金融人才。”他说,互联网金融也不能一味的开出高薪酬,而是要建立过硬的、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将人才凝聚在一起。

  据了解,我省也在酝酿出台办法,鼓励互联网企业借用“外脑”,借用社会人才来服务,聘用行业专家顾问,再比如与高端院校对接,成立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等。目前已经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已经与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伟莉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