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互联网科技让未来生活场景“照进”现实

27.09.2020  16:51

  经过5个月激烈角逐、33场省内外巡回路演,9月25日晚,由省工信厅主办,南京市江宁区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等联办的第六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京石塘互联网小镇落幕。

  当天,从1216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9个项目,展开“巅峰对决”,互联网创业与当下产业需求愈发紧密,互联网科技正让越来越多未来生活场景“照进”现实。

  远程医疗技术,在战“”过程中大放异彩

  记者发现,入围项目不仅关注“高大上”的工业产业发展,也关注“接地气”的百姓所需。在此前举行的“百强赛”中,就有1/5的项目与卫生健康有关。

  远程医疗相关技术,在今年战“”过程中大放异彩。远程医疗有时需要内窥镜,它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例如观察胃内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同时还可用于微创手术。然而,内窥镜却是大型医疗设备中国产化率最低的。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内窥镜国内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尽管年增速在20%以上,国外品牌却垄断了九成市场。

  南京图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立志在中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的中国企业。“目前的手术直播方案存在画面看不清、传输速度慢等问题,远程指导还存在一定风险。”公司CEO汪彦刚介绍,该公司专攻内窥镜领域,结合5G、AI、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出基于5G的4K超高清内窥镜手术远程音视频互动传输技术。其研发的4K内窥镜摄像系统,远程手术网络延时小于20毫秒,改善并增强了全流程画质,大大提升了微创医疗的精准度和诊疗效率。

  技术为生活带来的福音不止于此。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超30万人,5年综合生存率仅为67%,远低于美国的89%,这与早期筛查不到位有关,而筛查主要依赖于医疗成像技术。“我们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型X射线探测技术’可以降低医疗影像成本,实现高分辨率和低剂量。”“帧观德芯”董秘周天说,公司已将该技术先应用于牙科探测器,成本仅为原先的1/3。

  多位评委表示,看似专精难懂的技术,必须告别“空中楼阁”,真正落地应用,然后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有的放矢地孵化、几轮融资的“培强”。

  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与科技“双链协同

  人工智能也是此次创业大赛的一大关键词。越来越多创业者通过互联网思维、数字技术迭代为人工智能“赋能”,提升科技链、完善产业链,实现“双链”协同。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产业链上大部分生产环节已实现智能化,但检测环节还需大量人工。据统计,每年约有450亿个元器件待检测,人工检测1片耗时约为10-15秒,人为因素会导致检测准确率非常不稳定。“公司研发的‘AI视觉工业检测智能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图像识别,将检测时间缩短至2秒。一条生产线一年能节省150万元以上。”无锡感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蒋帅说。

  “如何让‘智造’更智能?开发芯片。”中科融合感知智能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CEO王旭光介绍,他和一群“海归”小伙伴开发出一套“智能3D感知芯片与模组”,是业内唯一可提供既实现高精度又小型化、低成本的3D感知方案,可用于研发和销售新一代智能3D相机模组,一举实现工业自动化过程中高精度3D技术的国产替代。

  从“练兵场”到“孵化池”,让科技“后浪”更澎湃

  创业团队愈发年轻化,是记者连续几年参会的真切感受。闭幕式上,本届大赛仍延续往年传统,由上一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将奖杯转交给新一届得主——20岁的项目参与者沈明辉,00后的她也是全场年龄最小的展示者,“后浪”与“前浪”交接的一幕引得掌声连连。

  “参加创业大赛,一是希望能接触投资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二是希望接触相应领域的专家,为项目发展提出建议。”在东南大学就读大三的沈明辉袒露心声。“初生牛犊”不代表技术稚嫩,就读交通相关专业的她辅修经管,在老师创办的公司——南京步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担任市场运营助理,其带来的北斗自适应抗干扰系统,专门为卫星导航地面端“保驾护航”。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闯入总决赛的9个项目中,有7个此前已获相关融资。

  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从“练兵场”到“孵化池”,历经六年锤炼,“i创杯”大赛紧密贴合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孵化出一批可见成果,有些已从“小苗”变得“蔚然参天”。下一步,大赛将在创业能力提升、学习型创业社交平台搭建、极速融资等方面对优秀参赛项目进一步“赋能”,让更多科技“后浪”奔腾起来。(王 静 付 奇)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