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检察”,拓展基层检察建设

16.09.2015  11:48

   

    又是新的一天,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心情格外的舒畅。

  “叮叮叮”,突然一条微信弹了出来,原来是我院的官方微信又发布新闻了。今天发布的是我院干警自编自导的微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我打算花几分钟浏览一下。

  “小丁,有律师申请阅卷,请做好接待工作。”科长的话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轻轻点击鼠标,按照操作流程完成了律师申请阅卷的预约工作,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怎么样?我院的网上为民服务中心使用起来方便吧?”科长得意的说道。

  “检察官您好,我们是XX案件的代理律师,上次预约今天来阅卷的。”刚刚进来的两位律师对我说道。“好的,请稍等,这是XX案件的电子卷宗光盘。”我将早已准备好的电子卷宗光盘递给对方。

  “这光盘需要付多少钱?

  “我们不收费。

  “不收费?”对方很诧异。

  “当然,这是我院又一项创新举措。以往申请阅卷需自己复印成纸质卷宗,还需收费,现在我院案管办在受案后第一时间就将所有移诉的各类刑事案件卷宗进行扫描,形成“电子卷宗库”。当代理律师在网上预约申请阅卷通过时,我们会将“电子卷宗”刻录成光盘。”“原来如此,真是方便又快捷啊,谢谢了!

  “互联网+的时代,检察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啊。”科长看着律师的背影说道。科长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和目标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曹建明检察长在“互联网+检察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互联网+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同样是全方位的。”、“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我院是个家新建院,但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投入“的原则中一直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探索  “互联网+检察工作”新模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务机制。  一是探索互联网便民服务中心。与实体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在我院检察门户网站积极筹建“网上检察为民服务中心”,集约检务公开、法律咨询、举报申诉、行贿档案查询、律师接待预约等服务功能,努力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二是运行多个办案服务系统。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平台为申请人提供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网上送达和网上验证等一体化远程服务,打造全市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平台;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每个办案环节设置明确的流程指引和预警功能,  实现了网上规范化办案;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系统,  已及时发布职务犯罪案件信息9条;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300余条、法律文书130余份;通过远程接访信息系统,实现上访群众与单位领导“面对面”即时互动交流,妥善解决诉求;通过网上音频转换,我院将“执法记录仪”融入侦查取证中,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司法办案水平的提升。三是重视运用数据技术、数据治理。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恐怖、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等犯罪,例如我院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已于今年8月份通过国家保密局测评中心江苏省分中心的现场测评;关注社会舆论,建立一支全市30名宣传通讯员、118人网络评论员的新媒体管理员、网评员队伍  ,及时有效发声,引导网民理解支持检察工作。

  我院常务副检察长田庆生原是市院技术处长,他聊起“互联网+来”如数家珍:基层检察工作要以“业务兴检、文化育检、科技强检”的方针,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良性互动、实时参与的功能,以信息化引领检察工作现代化,不仅增强了检察工作透明度,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