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报刊亭再就业有了新出路

04.05.2015  19:01

              曾经街头巷尾的拐弯处,坐落着一个个绿绿的报刊亭,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报纸杂志,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上下班途中,买一份报纸,浏览下当天的新闻,或是关注一下自己喜欢的文学或时尚杂志,成为中国几代人不能抹去的阅读生活记忆。然而,由于影响市容、阻碍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小小报刊亭正经历着消失之痛,也正尝试着转型升级。

              拆除多,新建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低头族”的日益增加,报纸、杂志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严重挤压,销售量下降,经营者收入降低,其生存状况也同样令人担忧。近日,笔者在北京潘家园附近华普超市旁的一家邮政报刊亭看到,各种杂志摊在地上廉价售卖,上面用大黑字写着“一律5元甩卖”,其中不乏一些高质量的品牌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原价12元,现价5元。当问起这么好的杂志为啥卖得这么便宜时,老板颇感无奈地说:“现在买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过刊再不便宜卖掉,结果是只能砸自己手里。”而所谓的过刊,不过就是刚过期两个月的刊物。这位老板还说,不只是报刊销售不景气,相比文化这种“软性需求”,就连手机充值卡这种“刚性需求”,这两年因网上充值便利也受到影响。

              首都高校学生王静怡,以前经常喜欢在报刊亭购买时尚杂志,《米娜》《昕薇》之类的都是她的最爱。“那些时尚杂志都很精美,我从中学习一些服装搭配,或是看看最新的服饰潮流。但现在也很少买了,这些杂志一般都得20元左右,贵不说,一大厚本,买多了堆在家里很占地方。感觉还是电子阅览比较方便,而且还省钱。”

            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卡得太死”造成报刊亭收入来源单一外,小小的报刊亭还常常因为“阻碍”城市建设被强行拆除。就在笔者每天出门经过的北京十里河地铁站,位于十里河桥十字路口拐角处的邮政报刊亭,前不久也因阻碍地铁新线路的施工而黯然消失了。原来报刊亭的那块区域,现在已用警戒线围了起来,上面写着“施工重地,请勿靠近”的字样。家住附近的王女士说:“别看平时报刊亭不起眼,但如果真的没有了,就会造成很多不便。”

            北京市邮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孙步新认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原有报刊亭拆除较多,另一方面,新建报刊亭却很困难。“很多城市在加快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未将报刊亭纳入规划同步建设。现在,许多城市主要街区、新建住宅区、繁华商区、地铁线站口,都缺少群众每天买书看报的报刊亭。”

            报刊亭变文化亭说来容易做着难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3年,全国报刊亭被拆除了1万多个,相当于北上广三个城市所有报刊亭的1.5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借用韩国教授跟他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报刊亭不断消失的担忧:“我在书里知道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可为什么在你们的街上我看不到?”“出于安全、城市规划等多种考虑,使得我们的街上太‘干净’了。”

          白岩松说,在报刊亭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着“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要将小小的报刊亭改造成文化亭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儿,但实施起来会非常难。因为这不是邮政一家能办成的事,还涉及文化、公安、城管等很多部门,甚至报刊文化演出公司等,需要政府整合这些管理部门。”他说,“将来我们的报刊亭如果成为小的WiFi中心,有电子屏对各类文化信息进行整合播放,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文化服务。”他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的经营范围。让现在单一的报刊亭变成综合的文化亭,不仅经营报刊,还可以发布文化演出信息、张贴经过审核的书刊、销售城市文化旅游纪念品,甚至可以成为网络订票的取票点。

            孙步新对笔者说:“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报刊亭建设与管理纳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他建议,由国家文化、宣传部门联合发文,将报刊亭建设与管理纳入中央“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作为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全国城镇加快建设和转型发展。同时将报刊亭建设与管理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划部门在城市新建、改造中,应将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提前进行规划。

          智能报刊亭亮相街头,增加更丰富的文化符号

          不仅可以卖报刊,还能查地图、看天气、挂号、交水电费、免费WiFi……这样的报刊亭是不是更加时尚?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到2014年年底,全国尚有30506座邮政报刊亭。尚在的报刊亭将何去何从?据了解,其中部分报刊亭开始走上了自我转型之路。如,去年3月,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在全市推出了11个全新的数字化智能报刊亭,增加了免费WiFi、自助缴费、快件收取、话费充值、新闻播报、便民提示等新功能。

          智能报刊亭在测试期间,不仅经营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型业务也很吸引顾客。特别是包裹自提业务,尽管目前只有11个测试网点,但业务量已非常可观,日最高业务量达70余件,已能给经营人带来收益。市民在电商网站上购买物品时,下单前只要选择“代收货”,就可以挑选一家离自己最近的智能报刊亭帮忙代收。据统计,11个智能报刊亭开办1年来,累计办理2.18万件包裹,拉卡拉自助缴费109.3万笔。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具备自提包裹功能的报刊亭等邮政自提点已达千家。

            除了在报刊销售上丰富品种,引入畅销图书、文化定制型图书外,智能报刊亭还具备许多数字化功能。

            实际上,近来全国各地智能报刊亭亮相街头的报道也纷纷见诸报端。如去年年底,武汉首批20座新型智能报刊亭——长江智能报刊亭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武汉读书之城与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长江智能报刊亭统一规划布点,锁定重点商业区、居民小区以及医院、学校、地铁站等公共设施所在区域,其中重点商业区约占25%,居民小区附近约占35%,其他公共设施附近约占40%。报刊亭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

            今年2月,曾在江苏无锡市民眼里一度“失业”的报刊亭,如今重装“再就业”了。位于无锡解放路、学前街等处的时尚报刊亭,以“数字媒体+传统媒体+便民服务”等综合便民信息服务功能,受到市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