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放心粮油”如何融合发展的思考

21.04.2016  09:13

   

  2015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如何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放心粮油的跨界融合,让放心粮油这一民心工程融合于信息化时化潮流赋于新的内涵,更好的保证了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我们在发展速度上有丝毫的懈怠。

  一、放心粮油工程 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为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备受党和政府重视与关注。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放心粮油工程存在以下问题。

  1、放心粮油 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放心粮油产品的原料品种结构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农户在种植放心粮油初级品过程中的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使用应在准则框架内,制定适合当地土壤特点的生产规程,但是农业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气温、降雨、病虫害传播等外界条件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投入品使用方法,因此就是制定标准的种植流程也不能实现对种植过程动态、精准的标准化管理。

  2、放心粮油 许可 审核 流程 有待提高 一是粮油生产企业要申报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从申报放心粮油生产企业对各工作环节的时限要求看,企业从申请到颁证时间较长。审核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资质许可审查工作链条长、工作体系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工作机构人员力量不足。二是放心粮油企业许可审核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产品生产链条长、环节多,许可审查环节多、检查人员专业水平差距大。

  3、放心粮油颁发后 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粮油生产监管范围有限。对于个别企业用标不规范或违规用标行为,主要由粮食部门、物价部门及食品卫生等多家单位进行检查。但是我国粮油市场流通渠道众多,渠道及其源头难以溯及,特别是很多粮油产品无包装或不用标销售,给放心粮油市场的监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二是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粮油食品生产环节多、链条长、生产、储存周期长,单靠目前的各县市的粮油检测所及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颁证后的企业生产、商家销售进行管理,难以做到对粮油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管。

  4、放心粮油市场化优质优价有待提高。 放心粮油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低,消费者普遍对放心粮油品牌及实际价值的认识很模糊,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较弱。主要原因:一是整个放心粮油工程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品牌深度宣传与推广不足。二是放心粮油的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支持力度不够。放心粮油的品牌认知度低,使得放心粮油这一金字招牌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利益补偿得不到保障,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企业主动创建放心粮油品牌和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动力。

  二、“互联网+” 对 放心粮油工程提档的意义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互联网+”将有助于解决放心粮油工程发展中的问题,助力放心粮油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 “互联网+”助力 放心粮油产品的 全程质量控制 全面落实放心粮油产品的质量控制遵循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路线。一是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利用物联网、信息融合传输、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保证产地环境质量实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二是种植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实行全程自动控制以及智能化管理,可保证企业按照放心粮油产品品质标准组织生产。利用从环境的智能感知信息,结合农业生产大数据,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中智能节水灌溉、农机定位耕种、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病虫害预警、智能分析决策等精准化种植作业。三是加工生产及包装储运。企业在加工生产放心粮油产品过程全程信息化管理与监管,在包装储运过程中,通过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可保证放心粮油产品与普通产品区分管理,保证整个过程安全、可追溯。

  2、 “互联网+”助力 放心粮油产品的 证后监管水平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信息等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多方面提升放心粮油产品监管水平。一是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监管有效性: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可追溯体系,通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提供可追溯产品商标信息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检索,提升商标的认可度和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网络,提高风险可控性: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采集和汇总质量安全数据与农业、环境等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实时监测监控,动态预测预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产品质量风险,及时应对。三是建立诚信数据网络,提高获证企业自律性:通过放心粮油生产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采集,与工商等部门采集的企业诚信信息大数据对接,按照行业诚信标准,建立放心粮油生产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加强诚信宣传与文化建设。

   三、 推动“互联网+”放心粮油工程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互联网+”给放心粮油工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作为政府主导的放心粮油工程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行动起来着手制定和落实放心粮油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的发展。

  1、 落实 放心粮油原料的 标准化生产 要保证放心粮油产品的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好原料的质量,以生产的标准化解决根本。实现放心粮油原料的“互联网+”有较大难度,先行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入手,成熟后推广到企业,逐步施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目前的放心粮油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入手,基地申报项目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与单个企业相比,政府落实“互联网+”在资金、技术、基础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先行推广。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基地申报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创建的基地能够利用物联网、信息融合传输、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等,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实现农业生产中的智能节水灌溉、农机定位耕种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病虫害预警、智能分析决策等精准化种植作业,确保放心粮油原料的品质。

  2、落实放心粮油产品的智能化监管。 保证市场上流通粮油产品的品质与安全,需建立起以“互联网+”为系统的监管平台。而相关平台建设的申报企业建立起从生产到营销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难度较大,需要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先以一个地区建立一个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的放心粮油企业可追溯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要求申报企业将环境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管理、包装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数据,通过可追溯手机APP填写并上传至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企业可使用上传的管理数据辅助生产管理,消费者通过包装上的放心粮油产品编码,查询到企业基本生产管理情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全面监管,也可以在流通渠道通过手持设备迅速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合规情况。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以放心粮油防伪标签为载体的可追溯系统,要求使用放心粮油防伪标签的企业必须对各批次产品建立单独的识别码,对每批产品都做到过程信息可查询,将信息与放心粮油防伪标签一同贴在商品上。

  3、落实放心粮油储存的国营化主导。 “互联网+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其原料、产品的储存应由经政府为主导,以国营粮仓落实储存主体。原粮的储存安全至关重要,应发挥好国有粮库的优势,根据这几年国家加大“数字粮库”建设的步伐融合好互联网+的数据与接口的二次开发,把智能化粮情检测、环流熏蒸的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与放改粮油的互联网+互联互通,储存的粮情、粮温及出入库操作有无二次污染一目了然,能够对企业起到督促与警戒的作用。同时对承载放心粮油工程储存的国有企业量化考核,细化分解相关奖惩措施。成品粮油应有国有粮食企业主营的专门的配送服务中心,储存知名的市场信誉度好、经检测认可的放心粮油产品,对进入的产品信息输入互联网+放心粮油的平台系统,这样进货、储存、配送、销售环节全程管理。政府应在各个环节给予相应的补贴、补助。

      4、 落实 放心粮油销售的品牌化电拓。 一是与京东等成熟电商合作,加快搭建放心粮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产品和物流,通过与成熟电商合作,可以尽快推进放心粮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网络运营商的成熟的网络体系与放心粮油店架构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合作推广,让消费者可以线下详细了解产品,实现“O2O”销售模式。平台建成后,通过大量的销售数据,结合电商合作伙伴的大数据,根据产品热销程度,对销售作出分析和预期,指导有资质的放心粮油企业产品开发和营销,开发订单销售模式。二是突破传统媒介,全面使用新的宣传方式。建立微信等手机互动平台的公众服务号,组织线上互动活动和互动话题,潜移默化向消费者深度讲解放心粮油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通过口口相传,强化宣传放心粮油品牌。(韦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