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人人做公益时代" 动动指尖就能汇聚爱心

09.09.2015  09:59

  新华报业网讯 7日0点,苏州公益人士汤崇雁在朋友圈发布“免费午餐小善大爱”链接,邀请朋友们拿出1元、2元,让贫困地区孩子们吃顿热饭。选择半夜启动募捐,是因为她参加了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7日起,3天内腾讯拿出9999万元,为参加活动的公益项目1:1配捐,即网友捐1元,腾讯基金会也捐1元。汤崇雁不想放过这个“爱心翻倍”机会的每一分钟。

  7日上午,几乎彻夜未眠的她告诉记者,1个半小时,18个人为这个项目捐出2926元。

  像汤崇雁这样,用互联网筹款的公益人已有成千上万,而通过互联网献爱心的普通网友则更多。 “9.9公益日”活动,10分钟内网友捐款500万元,10个小时,15万余网友的捐款即达到腾讯基金会当天的配捐额度——3333万元。

  公益日,这个在网络上新造出来的节日大受追捧,固然有基金会巨资的吸引力,但更多的还是大众对互联网公益的认同。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教授邓国胜表示:“互联网对公益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人人做公益的时代正在开启。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公益行业在经历怎样“颠覆性”的变化?

  互联网的草根性,让每一位个体、每一项细微的需求,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现、传播。公益内涵由援助受灾人群、救助重病患者等不断延展到曾被忽略的普通人,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捐助门槛也降低,“微公益”大行其道,参加“9.9公益日”的上千个项目收到的捐款中,不乏10元、20元的。

  互联网的创新性,造就了越来越多让人心头一动的公益项目。“冰桶挑战”,类似于社交网络上热火的点名游戏,充满了趣味、互动,迅速风靡全球。今年,人们惊讶地发现走路也可以做公益。只要日行万步,就可以将步数捐出来,由爱心企业按1万步等于2元的算法,将其转化为真金白银。

  互联网的公开性,重建了大众对公益的信任。过去,公益组织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后再去做项目,筹了多少、怎么使用,大众难以确认。郭美美事件等负面新闻,让社会的公益热情大受打击。互联网的公开透明,让项目能够实时、全程公开信息,满足社会知情权。

  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公益信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广泛、快捷传播。近年来兴起的移动支付技术,让大家动动指尖就能献上爱心。本报与爱德基金会合作的为“小书房”创办人漪然网络募捐,短短几天就筹集善款88万多元。腾讯公益基金会用了5年实现网友捐款突破1亿元,而今年腾讯网络捐赠平台收到的善款总额已超过5.15亿元,其中90%以上来源于移动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认为:“互联网公益这个新形态,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让正能量在全网、全民传播。与公益的深度融合,使公益事业获得了新的生机。

  “互联网的加入,改变了做公益靠‘傍大款’的状况,回归了‘公众参与、弘扬爱心’的公益本质。”邓国胜表示,“然而,互联网+公益也是挑战。”挑战,首先是对公益组织的。国内公益组织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好项目因为缺乏传播创意和渠道,无法爆发筹款潜力。中国科技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所一项调研表明,73.49%的民间公益组织没有“互联网专业人员”。挑战,更是对监管层提出的。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只有具备公募资格,才可以进行公募,很多公益组织依托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筹款,但也有些自己建一个网站、开个账号就筹款,难以保证善款合理使用,甚至出现“诈捐”。他说,怎么管理互联网公益组织、规范利用互联网筹款等各类行为,是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的。

  不要多么惊天动地,它只要你随手做的点滴。互联网公益,连接起你我的爱心与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将给社会带来更多真实、温暖的改变。

  本报记者 徐冠英

编辑: 王高峰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