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智慧体育

10.04.2016  14:58

  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9日在常州举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应邀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辅导报告。他认为,“互联网+”正在创造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

  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胡鞍钢说,江苏全民健身有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人群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健身过程全覆盖。全民健身最核心指标是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服务。根据“十三五”规划,今后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在去年76.34岁基础上提高一岁。这就涉及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超过15%才进入大众化,超过50%才进入普及化,目前的指标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规定,但没达到普及率的最低线。

  2008年中国工业比重达到最高峰后开始持续下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给服务业提供更大的机遇和空间。而发展服务业,旅游产业和健身产业空间巨大。去年,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及就业的贡献率均达10%,到2020年均有望达13%。旅游业包括体育旅游,两者相互作用。刚刚结束的巴黎马拉松赛,不仅有比赛参与者,还有许多旅游者,这是旅游和体育的深度融合。

  胡鞍钢认为,健康产业理所应当把体育作为一个产业纳入进去。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国民经济核算2016版本,将把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做专项账户,使这两大产业发展状况统计更清晰,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十三五”期间,国家首次将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高作为核心指标,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形成新的先发优势。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从40%增至2020年的70%,宽带用户将从6.88亿增至9.8亿,相当于美国的3倍。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给各行各业,包括体育产业创造无限的机遇。云计算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为有健身需求的人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基础。从健康之人、健康之家、健康社区,到健康学校、健康企业,乃至健康城市,都将受益于这样的精准性服务。

  “互联网+”如何加好体育?“我有个运动手环,每天看几次,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多少大卡。除了手环,我希望得到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专业指导。”胡鞍钢说,人们对体育服务的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他们愿意花钱买高质量的服务。

  近几天在常州举行的全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江苏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智慧体育项目和产品,正是我省“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2013年,江苏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1%,远高于全国0.63%;2014年为700亿元,占全省GDP的1.08%。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将体育产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定位、布局和谋划。去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6%,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增加值比重达50%左右。

  当然,目前我省体育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还不到20%,难以通过消费拉动产业增长。拉长短板,我省体育产业制定相应的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投资,每年安排上亿元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构建覆盖全省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推动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鼓励利用APP等手段扩大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

  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体育运动的社交作用更加明显。各种跑步软件、场馆健身APP、智能运动手环等风靡,就连微信朋友圈“微信运动”也为年轻人青睐。利用“信息网络+体育设施”,可实现体育资源、经济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效果。在此次会议上参展的江苏“互联网+体育”企业就多达20多家。

  省体育局局长陈刚表示,互联网的巨大传播优势将促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服务业的最佳工具,把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群众体育,必将为全民健身、为体育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动力。本报记者林华维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