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警务管理“七十二变”

12.06.2015  18:50
  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结合四项建设,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在基层管理工作中,推出一系列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云端管理”,不断改进基层所队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公安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促进了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指纹机+互联网 实现考勤管理“智能化” 秦淮分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厂家的技术支持,将基层派出所原有的门禁系统、指纹考勤系统整合到一起,并连接上互联网,只要通过终端轻点手机,就能立刻知道全体民警出勤考核情况。 民警出勤率,体现队伍基本的工作风貌。经过不断实践钻研,秦淮分局实行签到点到制度,考勤管理数据“数字化”。基层派出所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设定出民警每天上、下午上班时间前后10分钟为签到时间,由机器自动记录,最终传输到所领导的手机终端。 哪位民警未到单位,哪位民警提早离开,只要点亮手机,所长就能一目了然。机器记录杜绝了以往人工记录所出现的“人情账”“面子账”问题,实现了考核管理“智能化”。 通过实践,基层所队将机器记录的数据计入总体考核,民警每日的出勤情况,都由系统以数字的形式经简单操作生成电子表格,再通过互联网向全所公布,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GPS+互联网 警车调度“全盘化” 去年11月4日,夫子庙派出所一警车行驶在南京长江隧道时超速。远在秦淮分局指挥室民警的手机终端上便发出了“滴滴”的报警声,指挥室民警随即用电台呼叫要求他减速慢行,确保安全。 早在2013年年初,为杜绝超速、越界、闯红灯、违停等警用车辆违法问题,秦淮分局陆续开始安装GPS进行管理。直到去年年底,秦淮分局全部警用车辆均已安装上GPS,并与互联网连接。 秦淮分局指挥室副主任王雨霜称,通过这套连上互联网的GPS系统,基层所队领导和分局职能部门能够清晰地看到每辆车的具体位置、行驶轨迹,车辆是否在该路段超速,是否越界出宁,装有OBD(车载诊断系统)的车辆,能够清楚看到该车的油耗情况。 秦淮分局为此还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对警车开展实时监督实时管理,真正杜绝了公车私用。 执法记录仪+互联网  警务工作“数据化” 执法记录仪在公安队伍中,不仅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有效维护了民警的合法权益。 为了加强对执法记录仪管理,秦淮分局不仅将出警必须使用执法记录仪写入派出所绩效考核,还建立起由执法记录仪视频、街面监控视频、案件嫌疑人视频组成的“云视频库”,通过互联网连接,将警务工作“数据化”,方便全体民警调阅。“云视频库”将碎片化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视频证据的相互印证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全体民警的办案效率。 今年5月8日晚上8点多,秦淮辖区红花村53栋有居民称有人拿刀伤人的警情。民警接警后迅速赶至事发街面。在询问报警人刘女士的过程中,其丈夫王某在醉酒状态下,冲向民警就是一巴掌,接着又拳打民警面部,民警忍住疼痛和保安一起把该男子控制住。事后警方在“云视频库”通过点街面监控和执法记录仪所拍视频的调取查看,辨认出拿刀砍人者就是现场袭击民警的男子。最终,依靠着联网后的“云视频库”数据,警方依法将涉嫌阻碍执法、伤人的王某刑事拘留。 会议+互联网 工作安排“合理化”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精简会议、提高效率意见要求,为了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秦淮分局党委从自身做起,压缩会议时间,减少会议次数,但当如果遇到突发小事怎么? 为此,分局各单位、各条线部门分别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会议中心”。秦淮分局刑警大队就率先开设了“秦淮刑警”微信群,让全分局各单位刑侦主干力量加入到“秦淮刑警”之中,真正做到了大会简短开,小会手机上开。此外,刑警们交流辖区主要案件,发布辖区刑侦信息,分享刑侦案件侦破经验,让刑警们的业务越来越精。   “秦淮刑警”微信群建立起来后,人口、经侦、治安等各条线部门也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条线群,这极大地方便了各个条线的工作安排,也大大提高了条线民警的工作效率。随后,各基层所队也借鉴此经验,建立各自工作群,当所队领导不能及时回所开会时,快捷便利的微信群就充当了小型会议室的作用,将原本的小会搬到互联网上,搬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