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大庆路小学以信息化推动环境教育

19.05.2016  11:09

  

  数字农植园、数字化云展馆、雨水回收数字喷灌系统、3D电影数字影院和报告厅、物联网监控中心、微格教室、检测PM2.5的太阳能数字气象站······看似环保局才有的“配置”,这其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的“装备”。

  作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化试点学校之一,大庆路小学日前通过有关部门验收,被命名为国际生态学校。

   ■以智慧学校建设为契机

  □信息化让学生体验节能

  “教育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 大庆路小学校长王建华说,让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这是建设“数字化智慧学校”的初衷。大庆路小学致力于建设“数字·多元”建构式生态课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90余万元专项建设基金陆续到位,占地1200多平米,以“自然、人与科技”为主题、面积合计920平方米的科技馆应运而生。

  科技馆融合了3D数字化报告厅、科学学科教室、科技体验馆、云校园展厅和植物园等重要功能场所。学校还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在校园内建设了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风能路灯、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太阳能数字气象站、物联网监控中心等场馆。

  走进大庆路小学,迎面就看到LED屏幕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大气压力、PM2.5、风速、风向等8项监测数据。“这是学校投资近30万元建设的太阳能数字气象站,全天24小时动态监控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目前可以监测8类气象数据。”王建华说,这些气象数据都是由学生社团发布的。“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此外,学校还借助建设智慧学校这一契机,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连云港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张君说,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专家也纷纷参与其中出谋划策。

  为了让学生有节水意识,学校搭建了雨水回收生态系统,将雨水等净化后的水用作绿化用水。每当下雨时,屋顶上的雨水就会顺着收集管道流入雨水收集池中,可用于校园的景观鱼池、绿化浇灌等。

  “学生看在眼里,不仅逐步形成节约的意识,而且有的孩子回家还会用同样的方法节水。”王建华表示,“雨水回收生态系统客观上也实现了节水。目前,大庆路小学共建有3处雨水收集点,蓄水达36.5立方米,每年能节约用水1000多立方米,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此外,太阳能风能路灯、配有时控装置的楼道内电灯都让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到节约意识。比如,某处没有人却亮着灯,负责物联网的学生社团,就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调控。

   ■环境信息化教育进课堂

  □实现线下线上联合教学

  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节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庆路小学还与教学紧密结合,让科技节能走入课堂。

  “数字农植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建华表示。据介绍,数字农植园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构建数字化种养殖环境,以电脑或手机为端口,实现了温度、水以及自动观察等远程控制。

  通过数字农植园,学生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水等,有利于学生获得植物生长的直观感受,弥补了学生在学习中仅限课本和资源匮乏的不足,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智慧农业的原理,体会到信息化节能的魅力。“只要下载了客户端,师生就可以线上线下感受和体验数字农植园里各种植物生长的过程。”王建华说。

  随着数字化课程的开展,大庆路小学的老师也逐步开始对科技教学有了新体验,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素材,着手开发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校本课程《科技星空》,数字气象站、数字农植园、智慧中心操作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运作原理都已经纳入教材,目前已获得连云港市优秀校本教材。

  “信息化手段不仅切实解决了学校耗能问题,实现了生态建校的目标,而且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明白环保的意义。”王建华表示。

  据大庆路小学副校长许国堂介绍,学校还内引外联,与淮海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共建“智慧学校”工作室,推动数字科技、生态节能在学校建设中的应用。与上海平凉路第三小学、浙江临海教育集团结为优质资源共同体,定期组织交流,让三地都能充分认识数字化、生态化对学校建设的意义。

    ( 韩东良  王从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