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云南省五华监狱职务犯改造监区

28.03.2016  12:43

    云南省五华监狱是该省集中关押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两所监狱之一,关押着数百名曾经是厅(局)、处级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服刑人员。其中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上,60岁年龄段的人占主体,年龄最大者为80岁,入狱前职务最高者为正厅(局)级。这些曾身居高位者,在高墙内如何被改造?监狱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就此,《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探访了该监狱。

  一监区是五华监狱集中关押职务犯的监区,服刑人员王云辉,原为正厅级干部,因受贿40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10年初被送到这里服刑,入狱时已63岁。

  刚开始,王云辉觉得自己年龄大,什么都不会,对减刑也不抱什么希望,同时认为自己受贿金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朋友逢年过节送的礼金,不能算受贿,被判得太重。他思想消沉,整天沉浸在忧伤和悔恨中。

  “针对王云辉的情况,监区安排在心理疏导方面更加专业的民警多次找他谈心。”一监区教导员毕金祥对记者说。通过反复沟通帮教,王云辉逐渐开始正视自己的罪行,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接受教育改造,并对自己的犯罪历程进行了反思。

  记者在王云辉的忏悔书中看到:“作为服刑人员,监狱就是家之所在,是过去的终点,也是新生的起点,必须踏实改造,才能重塑人生。

  “目前,我已获得两次减刑。争取在70岁之前出狱与家人团聚。”王云辉告诉记者。

  五华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宋剑青介绍,由于职务犯罪人员过去大多有着较为辉煌的人生经历,突然沦为阶下囚普遍心理落差大,思想悲观,加上年龄普遍偏大、身体状况较差,让他们尽快明确服刑人员身份,适应监狱生活,积极投入改造,是教育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按摩’,是五华监狱民警的基本功之一。”宋剑青说。

  目前,五华监狱民警中获得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有53人,二级以上11人,监狱领导中就有两人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宋剑青告诉记者,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入狱之前身居高位,社会阅历丰富,知识水平较高,他们的性格比较鲜明,但往往容易钻牛角尖,因此,在改造当中应该以引导为主。

  “除了进行心理疏导,我们还加强服刑人员的法治观念教育,作为职务犯入监教育、常规教育及出监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宋剑青说。

  在服刑人员文化活动中心,宋剑青告诉记者,针对职务犯罪人员普遍文化高、人生阅历丰富、年龄偏大、刑期较长导致被动改造的特点,该监狱通过采取有特色的文化教育进行引导效果很好。

  近年来,五华监狱结合实际,建立了图书馆、现代化电教室、书画展览室、创办读书会、电影赏析等学习小组,促进职务犯积极改造。

  五华监狱副监狱长杨文权介绍,目前,该监狱共有200多名职务罪犯重返社会,没有一个因违规重新收监,也没有一个再次犯罪入狱,他们不仅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有的重新回到社会后还成就了一番新的事业。

  服刑人员李云通过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服刑时就做出了一个网上汽车装饰店计划,并和管教民警多次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服刑期满回归社会后,他创办了自己的汽车装饰配件网上销售店,效益很好。

  “以文立德,用好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杨文权说。

  记者看到,在生产车间、食堂入口处,以及监舍走廊里,都设有一块块公告栏,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奖惩信息。

  据了解,服刑人员减刑的依据主要是得分,而分数是通过考核其认罪服法、行为养成、生活卫生、劳动改造等获得,违反规定就要扣分。为了保障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五华监狱对服刑人员分数增减情况进行了全面公开。

  “民警每天都对服刑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必须公示。服刑人员认为处理不当或对处理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杨文权介绍说,职务犯罪人员非常注重自己的权益,如果他们认为民警有违规行为,可以向监狱领导或驻监检察室投诉、举报。

  为了进一步激励服刑人员,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改造转变,2015年5月以来,五华监狱针对服刑人员改造开展了“三自一争”既“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争当改造标兵”为主题的评星活动。

  “监区通过平时看、大家评、民警推、服刑人员选的方式,组织服刑人员开展每月之星、季度之星、年度之星评比活动,评选100名改造之星、200名文艺之星、300名安全之星、400民守规之星、500名学习之星、1000名改造之星,并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来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杨文权说。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