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南京:经济不如北上广却又远超其他地方

29.11.2015  16:03

  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南京当真是个二线城市,你看,这里没有多少国际航班;商场里的一线大牌不光新款少,折扣也不多;就连想听场一线明星的演唱会,有时也得跑到上海。

  你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激:南京确实是个好地方,你看,这里有公交、有地铁,上面人还不多;房价虽然不便宜,但咬咬牙总能买得起;就算想吃一些外国美食,新街口也总找得到。

  在榜单上,南京总是被列为“二线城市”,这让你有时候心生羡慕,羡慕在北上广深打拼的朋友志向远大,机会多多。但当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热播时,你又开始暗自庆幸。

  榜单上的南京跟生活中的南京,看起来像是两个城市。

  其实,城市与人的关系本就如此,你想要什么生活,城市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榜单上的南京

  ■如果只看各种排行榜的话,南京就是一个二线城市。

  ■这里经济不如北上广深,却又远超中国其他地方,这里收入不如北上广深,却更加宜居。

   谁在定义“二线城市

  排行榜中,一直处于第二梯队的南京

  交通不便、没有网络的古人不会想到城市排行榜这种东西,生活在长安的人,不会想知道洛阳的房价,生活在应天府的人,也不太关心顺天府的马车拥堵状态。但如今,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城市排行榜。比如,“你生活的城市处于几线?

  你很难考据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几线城市这个说法的,但如今,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引用这个说法了。

  只不过,几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实在模糊,以至于几份榜单都不太一样,这反倒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较早的说法中,中国的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包括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沈阳等直辖市和部分省会城市。

  另一份榜单“2015中国城市60强排行榜”中,一线城市成了5个,包括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上海(全国经济中心)、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天津(重要经济大港)。而南京成了8个“二线发达城市”之一。

  第三份榜单“2015中国城市60强排行榜”中,南京则成了1.5线城市。

  其实,每一次评选的标准都不一样。

  几线城市的评选标准首次出现于媒体《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3月份开始,《第一财经周刊》从《财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中抽取了285家大公司进行了走访调查,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区域布局和未来的战略重点区域,以及它们对中国城市未来成长性的认识。

  《第一财经周刊》搜集整理了全国400个城市的2012年GDP规模、2012年居民人均收入、《财富》500强企业落户的数量、211高校数量、国际航线的数量、外国使领馆的数量、机场吞吐量等,用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教育资源和经济活跃程度。在这些一手数据的基础上,还加入了400个城市的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共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

  也有的榜单使用另外的标准,比如“2015中国城市60强排行榜”的评选就是综合了多个因素进行加权模拟,包括: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人口、富裕程度、基础设施、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教育、商业环境、房地产投资量、办公楼、零售和物流仓储设施总量、开发商活跃度、公司数量、零售商数量以及国际品牌酒店等。

  尽管标准模糊,但大多都是从综合素质考虑,如此看来,南京始终处于中国城市的第二梯队,被称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二线城市”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