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临妇产科要被挤爆? 代表委员出点子

25.01.2016  10:50

  今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慢慢发酵。这次参加省两会,“二孩新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热门妇产医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如何改善?新出现的一大批高龄产妇去哪生最安全?助产士极度缺乏怎么办?一个个问题被代表委员们抛出来。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飞 石小磊 文/摄

  苏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卜秋:

  三甲医院一床难求?

  应做强基层医院产科分级诊疗

  昨天下午,政协委员、苏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卜秋代表农工党提案组,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去哪儿生孩子问题说出自己看法。农工党集体提案中写到,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良好,但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仍有待提高。卜秋说,以苏州为例,外来人口压力非常大,而妇幼保健机构却没有跟上迅速膨胀的人口数。因此,我省应科学规划妇幼服务体系,苏南地区应该加强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建设,满足外来人口的生育需求。

  与之相应的是,许多准妈妈吐槽三甲医院就诊拥挤,生产时一床难求。尽管对大医院、知名医院有种种抱怨,但大部分准妈妈仍然选择去大医院生孩子。而许多乡镇医院因为病人少,干脆取消了产科。卜秋认为这种怪象合情但不合理,乡镇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成为接生主力,而三甲医院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救治患有疑难杂症或危重产妇身上。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放开增加了新生儿数量外,卜秋认为最大原因是百姓对孩子分外珍视,对生育安全的要求提高了。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卜秋觉得这种做法没有必要。“经筛查健康的产妇完全可以在助产士帮助下自己顺产,不需要一定去三甲医院。”卜秋建议尽快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对基层医院产科投入,鼓励健康产妇到基层医院生产。

  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如何让高龄产妇安全生产,防止更多畸形儿的产生呢?卜秋认为加强出生干预筛查非常必要,目前针对不同年龄均为孕妇提供了一些免费检查项目,但这些项目仅满足基本需要,有些高龄产妇生育风险较大,应该进行更细致的筛查。不过,她并不建议政府为所有筛查项目买单,而应当由产妇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增加产检项目。此外,政府还应适度引进社会力量成立部分私立妇幼服务机构,让有特殊需要的产妇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照顾。

  鼓楼医院副院长胡娅莉:

  助产士紧缺怎么破?

  国家全面布点助产士培训基地

  “我是个妇产科医生,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在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时,妇产科医生要做的事,怎么保护母婴安全,减少妊娠并发症,让出生的孩子都健康。这样国家的政策才能达到原来的期望值。”昨天的人代会报到现场,省人大代表、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胡娅莉坦言,她最想谈的就是二孩政策带来的现实问题——助产士缺乏。

  “多少年了,学校不培养助产士,而助产士又是一个特殊的队伍。拿我们医院来说,队伍老化很明显,我们医院助产士平均年龄快40岁了。” 她分析,造成当前这样一个困局的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学校培训专业缺失,二是助产士没有专门的职称系统,风险又高,无法吸引人。“我们医院这些年下决心培养了一批人,有的是从别的地方找来的,有的是从护士队伍里选拔出来送去专门培训的,但是回到医院,他们还必须在护士的培训体系中去轮转,一个轮转下来,时间耽误了,技术也荒废了。

  作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胡娅莉上周参与了国家卫计委关于在全国强化建立三级助产士培训基地标准的起草,“起草这个标准,建这些基地,就是为了配套全面二孩政策。

  助产士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她介绍,早在二十年前,生孩子的很多业务都是助产士在做。“我们曾经专门评估过,一年专门设一个助产士管理孕妇体重,结果妊娠糖尿病减少17%,子痫前期下降了11%。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