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祭奠,迟到了65年

03.04.2015  11:22

 

朱学才烈士遗照。

 

 

朱学才(前排左二)和部队战友在一起。

 

 

烈士亲属在烈士陵园祭扫。

 

(注:本版照片由陈绕天提供。感谢陈绕天对本文的采写给予帮助。)

 

靖江籍飞行员朱学才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1951年1月,朱学才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壮烈牺牲,22岁的他从此长眠于异乡。65年来,朱学才烈士的亲属们一直苦苦寻找烈士墓地下落。费尽周折之后,最近终于有了确切消息。清明节前,烈士亲属组团赴沈阳棋盘山革命烈士陵园,第一次祭扫烈士墓,告慰亲人在天之灵,也了却几代人数十年来的心结。

 

一次等待了65年的祭拜

 

一次隔不断的亲情对话

 

3月23日,沈阳棋盘山烈士陵园烈士骨灰存放碑廊前,一群神情庄重的中老年人手持黄色菊花,来到朱学才烈士墓碑前,给烈士献上花圈。

 

墓碑前,摆放着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年轻人,身着空军制服,浓眉大眼,国字脸,气宇轩昂。

 

哥哥,我们等了六十多年,今天来看你了。”“叔叔、舅舅,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看着照片,一群人泪流满面。

 

学才舅啊,我们知道,你等得太久太久了。你可不能怪我们老朱家无能哦,你可不能怪你的父母不疼爱。

 

学才舅啊,你的亲人今天来了。我们知道,你今天肯定特高兴,特精神,全身戎装,立正敬礼,然后张开你的双臂,将每一位亲人紧紧地抱在怀里,嘘寒问暖,说些悄悄话。

 

学才舅啊,今天我们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了。我们明白,你最想知道,你光荣后,家里人是怎么熬出来的。年迈的父母,还有年幼的弟弟,他们是怎么活出来的?我们明白,最让你牵挂的,还是你大哥的遗孤,他们又是怎么挺过来的?

 

……

 

围着小小的祭台,一名年近六旬的老人边哭边念诵祭文,在场的其他人无不失声痛哭。一名七十多岁的老者甚至哭倒在地上。

 

这群人是朱学才烈士的亲属,念诵祭文的是朱学才烈士的外甥陈绕天。为了这一天,烈士亲属等了65年;为了这一天,烈士亲属从烈士家乡靖江和上海、常州、江西等地赶来,第一次祭拜亲人。

 

陈绕天介绍,今年3月中旬,当得知学才舅舅安葬的确切地点后,他一夜未眠,写下了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散文体祭文。在烈士墓前,他向学才舅舅一一诉说这些年所有亲人的思念之情。

 

哭倒在地的是朱学才的弟弟朱五才。哥哥朱学才牺牲那年,朱五才刚满10岁。亲属团成员还有朱学才的堂妹和侄儿侄女等人。他们中有的人虽然从未见过朱学才,但此时此刻,大家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在长长的碑廊中看到哥哥的名字,眼泪就止不住了,我在学才哥哥的墓前给他磕头,告诉他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找他。”朱五才哽咽地说。

 

在烈士陵园烈士遗物陈列室内,亲属团成员还见到当年朱学才曾经使用过的一支已经变形的手枪。睹物思人,大家再次泪流满面。

 

在沈阳的五天时间里,烈士亲属团来到当年朱学才战斗过的部队空一师参观,感受烈士亲人曾经待过的地方。在部队,他们还找到不少关于烈士的珍贵资料。

 

一封家书、一张老照片

 

记录了亲人的思念之情

 

朱学才牺牲后,亲人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

 

朱学才的大哥1946年被国民党杀害。1951年朱学才牺牲,他的父亲受不了打击,精神垮了,于上世纪50年代末撒手而去,临终前还在念叨“三儿”。朱学才的母亲忍着悲痛,带着一大家子坚强生活。上世纪90年代老人去世前,叮嘱家人:“一定要找到学才的墓。

 

当年,生活的重担压在朱学才的二哥朱宏才身上。朱宏才在长安开了家小店,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着一家老小。如今,朱宏才已是91岁高龄,但老人把对三弟的思念深藏于心。老人将朱学才的一寸照片,几十年来一直放在身边,照片的颜色有些泛黄,但不皱不折。今年春节前,陈绕天去探望老人,老人老泪纵横地说:“当年,父亲去世前就嘱咐我,不管家里多困难,路途多遥远,一定要去看望你弟弟。后来母亲去世又再次嘱咐我……”“外甥啊,我这般年龄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牵挂呢?可我那学才弟弟,我就是放不下,我就是想念他。学才弟牺牲这么多年了,他的坟墓在哪儿?我这做哥哥的都不知道,家里呢,也没一个人去过,我这做哥哥的,又怎么对父母亲交代。

 

朱学才烈士还有一位90岁高龄的亲婶婶仍健在。她老人家对朱学才的牺牲,念叨了一辈子。为啥?当年,是她丈夫朱传春(原福州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上世纪70年代末病故)带着朱学才、朱初才俩侄儿参军的。

 

朱学才的堂哥朱初才(离休老干部,现居上海)珍藏着一封家书,这封家书是朱传春(朱学才的叔叔)在朱学才牺牲后写的。信写于1951年3月10日,信中表达了难以名状的悲痛,还有对敌军的愤慨。晚辈每每翻阅这封泛黄残缺的家书,总是泪如泉涌,久久难以平静。

 

费尽周折不放弃

 

几十年漫漫寻亲见真情

 

为了找到朱学才烈士的墓地,几十年来,烈士亲属费尽了心思。

 

朱学才牺牲时,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朱家没有人去过部队。后来,部队营地几经变迁,有关烈士的消息越来越少。

 

烈士的墓地在哪儿?“这件事拖欠得太久了,再不找,可能就更难找了。”陈绕天一直想找到学才舅舅的墓地。

 

可是,当年朱学才的毕业证、嘉奖令、部队写给家里的信件等珍贵资料已经丢失,大家只能凭记忆,来寻找朱学才烈士的墓地。当时部队的来信中曾提到朱学才烈士安葬在辽阳一处叫双龙村(屯)的地方,但是具体地点是不是双龙村(屯),长辈们也说不清。

 

上世纪70年代,朱五才出差到辽宁,曾去寻找过双龙村(屯),没找到什么消息。朱继美(朱学才的堂妹)在东北读大学时也去找过,杳无音信。

 

近几年,陈绕天上网搜索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自然村村名,打印了几十张纸,试图从中找到双龙村(屯)或与其名称相似的地名,结果也没有什么收获。曾经,陈绕天听说原长安乡郑家埭有人在沈阳工作,对方曾去过朱学才的墓地,但等他找到那位老人时,发现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其子女也没有听说过此事。陈绕天还打听到,初才舅舅的家信中提到的丁宝荣转业到靖江,谁知丁宝荣已经去世。后来,陈绕天听说一名姓李的老战友转业至靖江供销社工作,陈绕天到市委老干部局查找,发现那位老战友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又一条线索断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绕天在网上看到一名东北老航校的领导发表的回忆录,其中提到了朱学才的名字。陈绕天精神为之一振。后来,他从网上看到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便想方设法觅到了这本册子。在这本册子中,他惊喜地看到东北老航校三期毕业学员的毕业照和学员名单,但没有更多线索。

 

只要有一丝线索,就决不能放弃。去年底,陈绕天用“吟半斋主人”的QQ名在铁血网铁血社区发帖,希冀能够找到朱学才当年的战友。

 

远在江西的朱建卫(朱学才的堂妹)也在寻找。今年60岁的朱建卫曾经当过空军,她通过空军老战友,请他们寻找朱学才的战友。很快就有了消息,朱学才当年的战友有的还健在,他们都已80多岁高龄,当年的部队现在叫空一师。而且,她从空军组织部门拿到了朱学才的简历。

 

随后,陈绕天多次写信给沈阳市、辽阳市、鞍山市分管民政的副市长、空一师政治部,在部队和民政部门的支持下,3月14日,陈绕天终于等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朱学才的墓地在沈阳棋盘山烈士陵园。

 

寻亲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热心人,空一师的耿主任、浑南区民政科的王科长,还有靖江市民政局、史志档案办的工作人员,要不是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很难找到烈士墓。”陈绕天说。“我叫‘绕天’,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我能找到舅舅的墓地。”陈绕天颇感欣慰。

 

找到了哥哥的墓地,总算给已逝的父母一个交代。清明前我到父母墓前扫墓,我亲口告诉他们,学才哥哥的墓地找到了。”朱五才说。

 

此次沈阳之行,陈绕天还把在部队搜集的一些资料统一进行整理,发给所有亲友。“这样资料就不会丢失了。学才舅舅给我们后辈留下的精神遗产是丰富的,国人不会忘记,我们家人更不会忘记他。”陈绕天说。

 

明年,朱学才烈士亲属团还将到沈阳祭拜亲人。

 

朱学才烈士生平

 

朱学才(1929~1951.1)江苏靖江人。汉族。1945年10月入伍。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中建设大学学员,华中军区测量队测绘员,华野3纵司令部书记。1948年4月入东北老航校,1949年11月毕业于该校3期。1950年5月毕业于6航校速成班。任空军混成4旅10团飞行员,空4师10团飞行员。参加了抗美援朝空战。1951年1月8日在飞行训练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