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党委书记徐慧教授走进本网解读"兴药为民"

20.11.2015  19:46

  

  徐慧书记在访谈中。

  

  访谈前,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图右)与徐慧书记交流合影。

  新华网南京11月20日电(魏薇)11月19日,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教授走进新华网江苏频道“新华访谈”演播室,全面解读了中国药科大学的教育理念,阐述了药大人“兴药为民”的奋斗使命及“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并对创新研药及携手药企合作形成产学研通力的“药大经验”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分享。

  自1936年建校至今,一代代药大人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经过艰苦奋斗,让如今的中国药科大学发展成药学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药学学生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建校即将迎来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药大人在药物创新成果上锐意进取,与药企合作开发,为江苏医药经济不断添砖加瓦,在“兴药为民”的使命与奉献中焕发着年轻与创新的活力。

  “创新研药”一直是业内的永恒追求。徐慧在访谈中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上,中国药科大学拥有国际一流的新药研发平台,综合研药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高校,先后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7项,经费资助达4.1亿元,获批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新药临床批文19个、国家新药证书11个;平均每年有两种新药上临床,一种新药投放市场,创新研药能力基础深厚。

  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长得益于企业从仿制药生产向自主研发新药品种的转变。中国药大利用自身对新药创制研发的厚实基础,及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与企业形成互补性合作。在药大江宁校区,康缘药业总部等众多医药企业在校园周边“安营扎寨”。地理上的优势带动着校企之间双向合作:不仅是师生去企业了解情况承担项目,更是企业的研发基地可以就地吸取着学术的营养液,形成相互增益的良性循环,“江苏药谷”初具雏形;学校内部,恒瑞医药和圣和药业投资近亿元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发所需所有配套条件由学校提供,学校师生进入基地工作,人员身份可以互换,共享校企各自规定的优惠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双方按贡献大小分配。

  徐慧认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任重道远,还有尚多未知情况需要探索,但唯有与知名药企强强联手取得实效,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校建研发基地,打造中国最强的新药创制及协同创新的‘药谷’才有可能。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是药大人的责任”。徐慧在访谈中表示,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已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未来国民经济中还将占有更大比重,这为中国药科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人才战略性培养的挑战。未来的药大,将优化学科、学生与师资的结构,构建涵盖化学、生物学、工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生命科学大学科体系,通过筑巢引凤搭台起步,达到学科结构优化目标。人才培养上,还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启动Pharm.D人才培养项目,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结构,以培养出创新拔尖人才,拥抱生物医药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