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美绿水青山 浇铸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两座山”的科学论断在浙江林业的探索与实践

20.04.2015  09:27

      羊年伊始,浙江省林业厅公布了最新年度统计报告:2014年,全省森林旅游收入681.1亿元,同比增长19.6%。
  倚仗好山好水,浙江森林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一路上扬。德清莫干山的村民早已谙熟这套关于绿水青山的经济学:好山好水好生态,不仅赚人气,更能鼓钱包。绿水青山的家园已成为浙江林农的“摇钱树”“聚宝盆”。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翻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书中反复强调和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今年3月9日,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再次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林业改革的新论述、新要求。
  距离总书记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有10年。10年来,浙江林业的改革和建设沿着这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探索实践、不断前行。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部署,努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蓝图化为现实。
  从砍树到看树:历史性的转变
  对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的关系认知,浙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卖山头、卖山货、卖生态,这是临安县白沙村的发展三部曲。白沙村曾因过度砍伐林木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山区农民生活贫困。从“砍树”的阵痛中觉醒,白沙人从砍树人脱胎成为看树人。白沙村也骤变成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美丽乡村。
  “过去多伐木就是贡献,现在养好林子、保护好生态才是对社会作贡献。”丽水市白云山林场护林38年的职工何树茂说。
  林农和林业职工的认知在转变,全省林业发展的思路也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护美绿水青山,成了全省上下的共识。
  浙江省最新的森林资源年度公告显示,至2013年,全省森林面积604.78万公顷,森林蓄积2.6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89%,继续位于全国前列。与10年前相比,分别增加20.36万公顷、0.4个百分点和10208万立方米,实现了“三增长”。
  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一系列重要的举措。
  2015年3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连续第六年召集各地县委书记,主持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并强调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绿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树成荫、林成景,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
  浙江省在2011年启动了“1818”平原绿化行动,计划到2015年全省新增平原造林180万亩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全省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05.3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9.3%,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高位推动、全局性、战略性的绿化行动在浙江屡见不鲜。每年的全省两会期间,省政协都专门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牵头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创建森林城市、城镇等行动,让宜居家园、美丽乡村遍布全省;建立健全公益林补偿制度,补偿标准连年提高,从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30元,成为全国省级最高;全面启动实施珍贵彩色树种发展行动,培育珍贵树种苗木2700万株,面向社会赠送2500多万株,打造“聚宝于山、藏富于民”的绿色银行;几十年磨一剑,千里沿海防护林带一朝合龙;全省投入财政资金4.13亿元,全面实施森林抚育。
  一项项的重要举措,使浙江的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巨大的生态红利。
  据最新监测数据,浙江省森林植被总生物量4.33亿吨,总碳储量2.14亿吨,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833.52万吨,年释放氧气4258.82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4291.63亿元。
  怎样让活树变活钱?
  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护美绿水青山的基础,那么林业改革则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原动力。
  “林权抵押贷款就像政府提供的一笔创业资金,让我的小加工作坊越办越红火。”庆元县隆宫乡隆宫村村民吴成德是浙江省第一个享受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林农。2007年4月,吴成德以毛竹林为抵押物,从信用联社申请到3万元贷款,扩大自家竹木加工小作坊的规模,翌年净赚5万多元。
  林权抵押贷款、规范林地流转、建立林权交易市场、政策性林木保险……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浙江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率先完成主体改革,体制机制也逐步创新。林改释放的能量转化成了发展林业的强大动力,山上的活树变成了林农口袋里的活钱。
  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迅速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相继制定出台《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等18个配套改革文件;组建林权交易所、成立林权管理中心;探索各类流转形式,总结出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租赁经营、转包互换经营、托管经营5种模式;培育“林保姆”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山林代管、收益分成等形式,有效解决山林失管问题;建立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69.03万户,发展基地455万亩。同时,林业、金融、工商联手制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和办法,促进林地资源有效转化为社会资本,突破融资难的瓶颈。
  到2014年底,全省出资林地作价金额7.09亿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2.33亿元,8600多家非公有制单位投资林业,累计投资金额近500亿元。开展政策性林木保险,不断扩大投保范围,承保面积达4000万亩。2008年,浙江率先在全国缓征林业“两金”,通过省财政每年转移支付1.6亿元,使全省1720万山区农民实现“零税负”,逐步完善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77.12亿元,惠及全省87个县(市、区)的1600多万人口。
  改革让资源变成了资产,也给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不仅促使了资源增长、生态改善、林业增效,也让农民真真切切地把保护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作为自觉的行动。
  资源少为何产业大?
  从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两座山”关系不断递进的过程。浙江省找到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结合点,用生态经济诠释了“两座山”的辩证统一关系。
  2012年,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村、高坪新村和箍桶丘村3个村的村民,依靠富足的森林资源,联手举办了一场空气拍卖会,将自然风光、高山食品和农家乐服务整合后进行公开拍卖,结果拍出了170多万元的“天价”。著名竹乡安吉,2000年,连绵的大竹海还被奥斯卡巨片《卧虎藏龙》选为拍摄地,一举成名,成为竹乡游的一大卖点。“一根翠竹挑起百万元产业”也已不再是传奇。
  浙江用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把森林资源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事例比比皆是,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到林业产业大省的跨越。
  目前,全省林业年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林产品及木材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10年来,浙江仅森林旅游一项产值就增长了12倍,年接待人次从3000多万激增到1.7亿。据2013年统计,全省人均林业纯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重点山区更是高达60%以上,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2.2%。
  除了经济的先发优势,浙江林业产业发展也得益于科学发展的理念。早在本世纪之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林业真正办成充满活力的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把强农惠农与民生需求作为发展目标。从2008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多元,扶持现代林业发展项目,形成木业、竹业、木本粮油、花卉苗木等产业集群,浙北、浙东、浙西三大竹产区实现竹业总产值400多亿元,全省花卉苗木产值达到160多亿元。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环保的林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年总收入超过600亿元,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谋新篇如何创新业?
  走过10年的现代林业探索之路,如何继续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真正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双赢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浙江已有自己的答案,并绘好了新蓝图。
  “当前浙江林业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步入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瓶颈区。只有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才能为浙江现代林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说。
  2014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对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进行总动员、再部署、新实践。龙泉市率先在全国实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这是浙江新一轮林业改革的创举之一,将林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既保障农民利益,也方便经营大户,更促进规模经营,盘活了大片“沉睡的森林”。
  不仅是流转机制改革,经营体制、林业金融、资源管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林业电子商务、建设智慧林业等,浙江林业都已排出了时间表,步入了进行时。
  “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引领。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要重点推进服务平台创新、种业工程创新、碳汇机制创新、森林品牌创新和智慧林业创新。利用五大创新,让传统林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现代林业。”林云举说。
  目前,全国首批20个淘宝村中,就有3个是浙江的林产品主营村。香榧重点产区诸暨赵家镇,年网上销售“万斤户”有10多家。林产品现货交易也在迅速兴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集在线交易、在线结算、在线融资、物资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已有红木、胶合板等大宗林产品挂牌交易。
  新常态要有新思维
  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年产精品佛手10万盆,销售收入1880万元;深加工佛手花、佛手精油等10多种健康美食远销全国各地;建立佛手观光园,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创造产值900多万元。公司把传统的单一苗木生产延伸到生产、加工、旅游三大产业,成为浙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的一个样板和新亮点。
  亮点不仅于此,全省千万亩“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和打造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也将成为两种新业态。
  2014年,舟山市启动群岛新区彩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宁波市制定《森林美化彩化工程设计规划》,千岛湖环湖彩色森林骑行道贯通,都在逐步勾勒出美丽浙江的彩色框架。
  这些美丽工程建成后,不仅养眼,更加养生。
  今后,浙江省将把打造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来拓展。加快修复森林古道,建设森林人家,开发度假、游憩、疗养、保健、养老、娱乐等多种产品,培育进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赏森林美景的森林旅游养生品牌,实现市民得健康、林农获实惠、生态受保护、产业出效益的多方互赢。
  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使浙江林业的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例。未来十年的部署和创造,又将成就浙江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