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携手南京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

29.12.2014  17:20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葛华钦担任校长的溧水特殊学校里学栽牡丹学种果树、在江宁区阳光体育营地打真人CS进行个人素质拓展、在十月军校里沿着2.5公里“重走长征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鼓楼实践基地仿真“消防逃生馆”和“地震馆”里上“应急逃生与自救课”,这些都是南京各个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里的课程场景。

12月27日,南京市江宁区“五朵金花”美丽乡村之一的石塘人家里的“阳光体育营地”里,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讨暨观摩会正在召开。来自教育部及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综合实践基地,是我国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国家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南京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化学习空间。”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拥有整个活动的主导权,能够以个体或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进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坚持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创新实践,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一边加强财政投入,一边建立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综合实践基地,成绩突出,特色明显。

据介绍,南京围绕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确立了“公办实践基地与民办实践基地并举”、“校外实践活动与校内实践活动并重”、“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资源利用并行”、“财政投入建设和自我发展功能打造共济”的实践基地建设战略思想和工作思路,形成了南京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群,既包括公办的“江宁区阳光体育营地”、“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浦口区行知综合实践基地”等各区综合实践基地;也包括民办的“南京市十月军校综合实践基地”和“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综合实践基地”等;还有校内的“江宁区土桥小学科技综合实践基地”等,成为南京教育的一道美丽风景。

南京每个综合实践基地均有本基地的特色课程。如浦口区行知基地的“走进农家体验三农课程”,开辟“农户接待站”模式,使城市学生走近“三农”,体验农民生活,走进农村世界,感受劳动的快乐。十月军校研发“重走长征路特色课程”,花巨资建造了长2.5公里的长征微缩景观,再现30多处反映红军长征中重要会议、重大事件和重要战役的标志性地点,让学生在行走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南京综合实践基地的品牌课程还包括素质拓展课程、军事训练课程、科技活动课程、劳技与生活体验课程、生命安全实训课程等。

此次现场会的举办地——阳光体育营地,就是区教育局与‘全国十佳魅力乡村’之一的横溪街道‘石塘人家’共同打造的。”江宁区政府负责人介绍,该营地建设项目被列为南京市政府“2014年民生工程五十项实事”之一,营地一方面为全市中小学生开辟了阳光体育领地,另一方面也为石塘人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宁特色的学生营地和美丽乡村共建之路。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介绍,营地坚持以“阳光运动”为鲜明特色,旨在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多样的体育锻炼和素质拓展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增强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学生在亲山近水间,不仅能享受着运动的坚持与欢乐,还能够收获到同伴的信任和情谊。”朱慧介绍。

溧水特殊学校的实践基地,则是一个行政引导、社会参与关心支持、多方协力的特色基地。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葛华钦带领下,该实践基地立足残疾学生就业,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怀残疾人事业,赢得民营企业金鹰集团投入上千万元支持基地建设,创立了“学业、就业”双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利用基地的成果服务社会获得造血功能赢得自我发展,解决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南京鼓楼区实践基地,以五万元起家,建成能容纳800名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十月军校则是一个完全私营民办的综合实践基地,它开发了优质的德育实践、户外拓展和军事训练等优质课程,每年接待学生10万人次以上,不仅服务南京还服务周边省、市,成为民办民营实践基地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