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乡村医生史金华:服务基层医疗60载

17.08.2015  16:54

 

史金华是孤山镇通太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从医近60年来,他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仍坚持每天到岗坐诊。

 

年过七旬依然坚持接诊

 

明天再来挂一次水,给你开的药片要记得饭前吃”。昨天上午八点多,孤山镇通太村卫生室内,77岁的史金华正在对着一名患者叮嘱用药注意事项。每天他要接诊近20名患者,像这样的耐心讲解,他不厌其烦。

 

史金华15岁时,开始师从当地中医宋金章学习医药理论知识,积累临床经验,曾经靠着针灸、药草,让无数的患者重获健康。后来他进入到靖江卫校,接触到西医,经过四年进修学习之后正式成为孤山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被分配到通太村卫生室,服务通太村周边群众。为了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他一直坚持学习,至今仍坚持每天翻看医书、医学杂志,他说,医学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医学也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通太村卫生室里,史金华一个人承担了从医生到护士所有的角色,看病、取药、输液,每一个步骤他都分外熟练,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尽管年纪大了,但做事效率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孤山卫生院院长蔡东坡告诉记者,史医生工作敬业,退休之后仍在岗奉献,从治病到打扫,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对于院里的任务也能不折不扣地配合完成,大家都十分敬佩他。

 

走村串埭为村民解除病痛

 

多年来,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无论天晴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史金华都随叫随到,默默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年轻的时候,他背着药箱用“脚板子”走出一条出诊路。有了摩托车后,白天的工作完成之后,他就骑上摩托车为有需要的村民上门治疗,一直持续到现在。

 

前年,史金华患上肾结石,家人带着他到医院接受碎石治疗,从医院返回村里的当晚,他就不顾自己的疼痛去为别人出诊。当天凌晨两点多钟,史金华的手机突然响起,村民宋桂芳家人打来的电话,说宋桂芳觉得心口很不舒服,接到电话后,史金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背上药箱,骑上摩托车就出门。从医岁月里,像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史金华的手机从不关机,他生怕会错过村民的救治。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虽然治不了大病,可我一到,病人心里就有底了。”史金华说道,所以对于病人的请求,他从来不曾推脱。村民们都说史医生是村里的“120”,从医几十年来没有出过一起医疗事故,而且外出治疗从来都不收出诊费,村民都很敬重他。

 

为数百位村民建健康档案

 

作为乡村医生,史金华担负着村里的内、外、妇、儿科和传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每年,市卫生局会组织对村民进行健康普查,这也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每次普查结束后,他都对村民的体检情况做梳理,再将体检表挨家挨户地送到村民手中,同时自己也在卫生室留存一份,当作他们的健康档案。

 

体检表上的参数村民们看不懂,他就一一解释给大家听,当500多份健康档案做完后,他对大家的身体情况也了然于心。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留在村里的一些老人身体状况缺少家人过问,史金华经常主动上门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测量血压和心率。这么多年下来,凡是看过病的村民都和史金华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子女们怕父亲太过操劳,都劝他别干了,进城颐养天年。可史金华没有同意,依然坚守在农村,“我和乡亲们就像一家人,我也舍不得离开这个干了一辈子的岗位。”史金华说,他今年77岁,但是眼不花耳不聋,只要一天不糊涂,他愿意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做下去。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