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两岸有“乡愁”年轻人:从回到乡村到再造乡村

08.05.2015  02:20

  中新网厦门5月7日电题:两岸有“乡愁”年轻人:从回到乡村到再造乡村

  作者:闫旭

  “这个时代是国民旅游权利日渐彰显的时代,我们不仅去看山、看水、看城市,去看雨后厦门的风景,也愿意回到乡村,去寻找过去的记忆。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7日在厦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大陆的乡村,依然承载着美好记忆和传统风貌,许多古老村镇经过多少沧桑依然坚守,寄托了无数人的记忆和乡愁。

  两岸美丽的乡村,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访。

  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年轻人不断从乡村涌入城市的大趋势下,两岸亦有一些年轻人,带着“乡愁”从城市回到故乡,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让带着“乡愁”而来的游客在住宿体验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届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和海峡两岸乡村(民宿)项目对接会7日在厦门举行。许多两岸民宿业者作为从城市回到乡村的年轻人,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经历。

  台湾艺术进驻交流协会会长刘国沧,被台湾媒体称作“具活力的台湾新生代建筑师之一”。他说,民宿精品可以带动乡村旅游,而好的民宿一定要有城市的经验,城里的年轻人回到乡村,会带动民宿有更好的发展。

  经营“恋恋小站”民宿的台湾人林佳民则认为,唯有青年返乡,才可以活化农村、创新生活,更好地带动乡村观光旅游的发展。

  出生在浙江卢茨村的黄伟舜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后回到故乡,成为了芦茨土屋创始人、石舍香樟营主、富春江慢生活发起人。

  黄伟舜的设想是,建一个富春江慢生活区,打造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模式,将城市生活方式引入乡村。

  如今黄伟舜带着妻子、女儿在芦茨过着躺在露天可以看到星星,出门能闻到田野气息的生活,他把他的工作称作“劳作”,每天种花、读书、迎接客人。

  从仅7个房间、由自己的家整治而来的芦茨土屋,到营地式样的、10个木质建筑一路向山里延伸的石舍香樟,再到成立“慢生活基金”,打造占地千亩的凤溪玫瑰特色产业农场集群,带动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产业发展,并打造文化创业产业基地。

  黄伟舜说,这是他“从回到乡村,到再造一个新的乡村”的过程。

  “回到”乡村,在刘国沧看来,不一定是回到故乡。他提到,台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因为喜欢、认同某个地方就搬过去,把自己当成在地人,在那里经营民宿,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回归”,是值得鼓励的。

  陈书毅就是这类“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之一。在台北眷村出生的他说,生活在台北市时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来自于人口密集、交通拥塞、快速的生活节奏。从事景观建筑规划的陈书毅因为工作常常往乡下跑,第一次到金门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金门对陈书毅来说却成了一个向往、一个仙境。“说它是乡愁也可以,它是一个我脑中对原乡的梦想。”陈书毅告诉记者,结婚以后,他就带着妻子来到金门,妻子姓李,二人用姓氏谐音命名了他们创办的设计企业——里埕工坊。

  从经营民宿到做设计顾问,陈书毅同时富有城市和乡村的经验。“我知道乡村的人缺乏什么、城市里的人要什么,可以做一个好的糅合”。

  被陈书毅称作“筑梦的家”的自宅“里院”的设计,金门古厝民宿的修复,颓屋整治,传统聚落的打造等,都是里埕工坊的成功案例。

  而对他来说,最有成就感的却是2014年被选为金门珠山社区发展协会理事。“这是我融入在地的一个标的。”陈书毅说。(完)

  原标题:通讯:两岸有“乡愁”年轻人:从回到乡村到再造乡村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