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抹“乡愁”,农商银行植根农村创新金融服务

29.03.2018  09:07

   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发挥植根农村优势

  创新金融,为了这一抹“乡愁

  刚拿到如皋市拟进行两权抵押的558户最新名单,这两天,如皋农商行副行长吴慧阳就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摸底,以便尽快将钱贷给有需求的农业主体。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强、百姓富、环境美。作为农村金融主力,我省各地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发挥植根农村特色,创新金融服务,因地制宜推出“三权抵押贷”“租金贷”“房屋贷”“绿电贷”“信用贷”等一系列新产品,助力“三农”。

   三权抵押”贷款多地开花

  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和林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我省各地积极落地,金融机构、贷款主体的积极性不断释放,这一新型贷款在多地开花。

  溧阳市制定实施的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凡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市担保公司、风险补偿资金各承担40%,银行承担20%。作为全国三权抵押贷款试点银行,江南农商行积极响应实践,溧阳支行累计发放贷款8000万元。溧阳支行行长黄劲说,他们还进一步以林权作抵押发放贷款,依托市里新设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交易中心,一旦出现两年以上逾期贷款,可流转经营权获得资金还贷。如今,溧阳山地已成稀缺资源,溧阳支行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7000多万元。

  如皋是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市。如皋市农商行行长徐晓兵说,如皋市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两权抵押需求大。2015年,试点之初就和市农委等梳理出300多户清单,到去年末该行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47户,贷款余额1.8亿元。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也有现实制约。“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处置就成问题。”徐晓兵举例,有个贷款500万元的种植大户,其中100万元是流转土地承包权贷款,因疏于管理,经营亏损而无钱还贷。目前,该行正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增加担保环节将两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在20%以内。农户缴纳的1%担保费与降低的贷款利率相平衡,不增加综合成本。这种模式,将在两权抵押贷款中推广。

   农民贷款翻建房屋开民宿

  昆山市锦溪镇所辖的朱浜、祝甸自然村与周庄相毗邻。该镇经济服务中心主任谈菊平说,这一带自古以来以烧土窑闻名,有“36座桥、72只窑”之说,祝甸至今保留着清代的御用金砖土窑集群。这个产业虽然养活了百姓,但使生态遭到破坏。如今,土窑经济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依托古窑文化和碧水辽阔的长白荡等自然资源而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

  在祝甸村,原本最大的一座砖窑变身砖窑文化园,土窑集群也被认定为省级文保单位。加上来自上海的专业经营者,给当地村民做了很好的示范,建民宿、做旅游成为很多村民的新追求。

  然而,当地村民住宅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破旧而杂乱。锦溪镇引导开展就地翻建,按照3层楼房每层126平方米规模,精选两种套型供村民选择,昆山农商行则创新推出“建房贷”新产品,帮助村民圆“翻建梦”。该产品引入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使得超过60岁的农村老年人也能贷到款。贷款利率优惠,期限最长可达10年。截至3月19日,锦溪支行已发放“建房贷”285户,贷款余额6124万元。

  朱浜村的杨学明家,是一栋崭新的3层小洋楼,门前就是长白荡。“我家老房子1985年建造,去年花了100多万元改建。我和老伴准备做民宿,设6个房间,可住12人,平时每间300元,双休日400元,免费供应一顿早饭。刚在网上试销售,已有12个人预订,这周六就过来。

  在宜兴通往竹海风景区的路上,一座乡间别墅绿缘山庄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老板娘应梅红介绍,当初投资土建就几乎用光全部积蓄,工程建了一半就没了资金。得知宜兴农商行对“三农”有贷款支持,她主动求助,很快得到答复,用租赁土地和已建建筑抵押,拿到200万元贷款。正是这笔钱,帮她建成“绿缘山庄”,并逐步运营成为当地响亮的农家乐品牌。

   专项贷款帮农民富口袋

  聚宝盆花卉园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花器经销商。老板高鹏鹏从杭州转战武进,落户夏溪花木交易市场,店里常年聘用20多个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7万元。今年,他计划到二三线城市开门店,与工厂联营开发走高端产品等,急需资金支持。江南农商行夏溪支行根据市场商户实际,推出“租金贷”,按商户租金确定贷款规模。高鹏鹏以100多万元的年租金顺利贷款70多万元,“每月还7万多元,相对于生意效益,肯定划算。”他说,系列计划不会落空了。

  “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由如皋农商行为农业龙头企业量身定制。其中给江苏一品饲料科技发展公司贷款1000万元,帮助其迅速转型,带动一批农户致富。公司董事长范存国说,他们已建成全国唯一的从育种、养殖、深度加工到贸易的黑鱼全产业链闭环,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30多个合作黑鱼养殖户去年投资回报超过30%。

  溧阳茅山老区有2000多户贫困户,去年开始,当地推行“光伏扶贫”工程,每户5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其中2.5万元由实施企业补贴,江南农商行溧阳支行新推“绿电贷”,填补每户另外的2.5万元缺口,利税和本金用上网卖电收入支付。目前,已安装200多户。

  本报记者 邵生余

原标题:创新金融,为了这一抹“乡愁

标签:

编辑: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