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嘉言录

10.03.2015  14: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实现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摘编如下,其中有些系首次披露。

  ↑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位于北京怀柔雁栖湖畔的APEC会址 

  “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林业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工作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的关系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