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也门公民共约620人 包括医疗队留学生等

31.03.2015  01:03
3月27日,援也医疗队内科医生王越洋展示驻地内落入的流弹 3月29日,经商处二秘李庆生在使馆经商处门口 3月29日,援也医疗队萨那分队在驻地合影

  亚丁湾国家也门的战火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在也门的中国公民和机构则牵动着国人的心。中国外长王毅28日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证实,中国政府已启动从 也门撤侨 的准备工作。

  目前在也门的中国公民大约有620人,除使馆工作人员、留学生外,援也医疗队有58人,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央媒体记者有3人,其余为在也门有项目的中资公司,遍布在石油勘探、路桥建设、通讯、水产等产业。

   【使馆:主心骨】

  在也门的中方人员非常分散,但随着沙特等国连续对也门进行空袭,首都萨那大量市民逃离,在也门的中国人陆续集中到萨那和亚丁市,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离开,使馆,则成为华人的主心骨。

  随着也门局势急转直下,我驻也门使馆一直在协调中资企业、援也医疗队、留学生等,统计人数、调研路线。使馆时时与在也门的中国人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境况,通知中资机构做好人员组织工作。

   【医疗队:承诺的力量】

  对援也中国医疗队而言,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战乱有心理准备,毕竟也门战乱频发,政党间、部落间矛盾常常升级为武装冲突。

  在国内接受驻外培训时,远在萨那的同事把爆炸声录下来传给援也医疗队医生王越洋和侯金程,“当时听到那个声音心里咯噔一下,这样的环境实在危险,但为了工作,我们还是来了”。

  随着沙特开始对也门空袭,胡塞武装组织在中国医疗队萨那分队住处附近部署了防空武器。军人出身的中国援也医疗队队长杨士勇说:“来到也门后,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猛烈的炮火,外面的防空炮火像条条火蛇,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

  杨士勇说,面对儿子的询问,“我告诉他这里挺好的,我都习惯了,让他不要担心”。

  其实,没有人那么勇敢,但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只能忍耐、坚持、相互鼓励,为的是履行自己的承诺,来到这个国家,就是为这里的人做些实事,承诺的事,就要做到。

   【建设者:期待重归】

  除了医疗队,161名来自中国的建设者还在援助也门建造国家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中国援助也门的最大成套项目,按照原计划,还有半年多就该竣工了。但急转直下的安全形势,让这座图书馆的未来令人担忧。

  图书馆项目由来自中国的南通三建公司主要负责,2013年1月开工,项目工期为30个月,直到几天前才因为萨那安全局势问题停工,此前一直是在也门政府军的守卫之下开工建设。

  国家大图书馆项目是我国援也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了在撤离之后项目不会受损,我驻也门使馆和中资施工企业反复与也门政府、政府军协商,在详细清点工程进度以及留存在工地上的建筑物资之后,将未完成的国家大图书馆项目暂时移交也方看管,待局势好转之后,在适合的条件下我中资施工企业将回到也门继续完成该援建项目。(新华社驻萨那记者刘万利,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