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城市发展“乘数效应” 苏州首个全程国际马拉松圆满收官

04.01.2016  15:53

  2015苏州太湖(苏高新)国际马拉松赛于2015年12月27日在高新区圆满收官。作为苏州首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全程42.195公里的生态赛道,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参赛选手,近百辆综合保障车辆、百余专业人员的救援医疗团队,数千名志愿者、警察、城管组成的保障队伍等等在不同层面刷新了苏州地区马拉松赛事的多项纪录。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刷新纪录的同时,太湖(苏高新)国际马拉松赛不仅仅是体会运动激情的过程、感受美景与文化的旅程,更是上演了大型赛事与城市管理、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等交融辉映的“乘数效应”。

  随着太湖(苏高新)国际马拉松赛品牌的持续运营,这一“乘数效应”将不断放大、溢出……

  城市品牌 跑出科技范儿

  “科字当头”一直是高新区的城市品牌。此次马拉松赛更是打出“科技牌”,将一些先进技术引入比赛中,办出了不一样的科技范儿。

  参赛运动员佩戴的“电子芯片”就是最好的见证。据介绍,此次比赛启用的电子芯片携带方便,比赛在起点、全程主要路段和终点均有感应器,运动员通过感应计时带时会自动记录该分段点的成绩。以往起跑时,站在前面的运动员总会比站在后面的运动员早出发,这样在计算成绩的时候就会出现误差。而电子芯片可以实现运动员成绩的“净计时”,即便运动员起跑时站的位置靠后,计时时间也是从他通过起点计时带时开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运动员抢跑。

  同时,本次赛事采用全球最新技术的赛道实时视频传输和记录技术,参赛者的现场画面、视频实时通过网络传输到亲朋好友手中,最新鲜的感触实时送达。

  城市管理 办出专业范儿

  虽然相比其他城市的同类赛事,太湖(苏高新)国际马拉松赛起步较晚,但比赛从筹备伊始,各种组织保障就定位于“高标准、高水平”:赛事按照田协A类标准运营,被成功认证为A类赛事,也就是马拉松赛最高级别的赛事。而首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国际马拉松就取得圆满成功,这要得益于组委会以及各部门高效而精准的组织保障、应变处置等能力。

  “赛道每隔100-200米就有一名赛道志愿者,另外还有一些医护人员随行同跑,真的很体贴。”秦女士回忆。为了打造多道生命防线,赛事还配备了科学配置 AED、医疗站点、救护车、医护保障团队和急救跑者,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赛道沿途设置大量饮水站、能量补给站和热饮站。半程赛道的终点还有多种美食供应,可以让选手们一饱口福。

  除赛事的竞赛保障外,组委会在安全保障上增强了防爆、反恐、防拥挤、防踩踏机制,同时成立了现场综合指挥部,进一步强化竞赛组织管理,保障参赛选手和观赛市民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进行赛事管理和人员分流,赛事主会场采取观众和选手分离的方案;选手区域全封闭,不允许无关车辆、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参赛选手严格分项目区域检录,每个项目区域将严禁其他项目的参赛选手进入。

  城市节日 赛出狂欢范

  “马拉松是一项群众体育运动,它有着古老的传统和深远的影响。不仅有专业队员同场竞技,也给群众一个难得的参与机会。”的确,对于运动员、马拉松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来自非洲国家的男女选手成为本次比赛的大赢家,他们凭借优异的成绩包揽了全程马拉松的前三名,也为整个比赛增添了更多国际范儿。

  当天15000位参赛选手中,跑全程42.195公里的选手约有3000人,跑半程马拉松的选手约有6000人,跑迷你马拉松5公里的选手约有6000人。当天,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选手及马拉松爱好者参赛;参赛选手年龄覆盖广,从6周岁至80多岁的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参赛选手整体呈现出高素质、高学历的特点,其中有不少是区域内众多企事业单位上的马拉松爱好者。

  对于这些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完成比赛的运动员来说,这一天的经历注定终身难忘。而那些参加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的马拉松爱好者们,脸上洋溢的不仅仅是欢笑和快乐。

  “高新区也有马拉松了!”家住新区公园旁的冉先生,就是一个长跑爱好者,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喜欢上了长跑这项运动,到现在工作十几年了,热情丝毫不减。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园里跑上几圈,一来强身健体,二来可以舒解压力。比赛当天,他还把同事、家人、朋友都动员起来参赛。

  城市精神 树立文明范儿

  马拉松赛是一场关于速度与耐力的竞赛。然而,有了志愿者、公益慈善,这场竞赛就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关于文明的盛宴。志愿者的责任和热情、公益慈善活动的大爱精神,正是城市精神文明力量的体现

  比赛当天,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围观市民,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了:杂物寄存、维护秩序、补给传递、赛道引导……几乎每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据悉,组委会招募了1300多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现场服务,同时,还动员赛道沿线的村(社区)分别组织20名志愿者,负责维护本路段的现场秩序。

  同时,马拉松作为慈善和公益的平台,将捐赠防寒衣物等公益慈善活动引入社会群众践行活动之中,通过鼓励全民参与的方式实现太湖国际马拉松对社会的爱心奉献。

  当天,记者看到,组委会在起点赛道两侧及主会场终点人流区域设置衣物捐赠箱,许多参赛选手、现场居民将准备丢弃的防寒衣物放置其中。

  城市形象 展现生态范儿

  也许就在10年前,绝大多数老百姓对于“马拉松”还很陌生,但随着近几年国内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越来越多,“马拉松热”正在悄然兴起。

  对此,组委会有关人士认为,这与马拉松的自身特点有关,“马拉松运动具有强大的整合资源功能,举办马拉松赛可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城市发展和市民风貌。

  原生态赛道就是太湖马拉松的最大亮点,赛道两侧有白鹭飞翔,芦花渔歌,仿佛一个天然氧吧,跑友们在此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比赛途经风景优美的诺贝尔湖畔,越过翼龙生态园泰迪农场,沿太湖大道向前,经杵山生态公园、西京湾生态农场,穿过4A级景区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当比赛赛道线路公布后,沿线饭店宾馆房间被抢订一空,“宾馆是爆满的,旅游景点也是爆满的……带动整个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感受了高新区的优质服务。”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国际马拉松赛就是一项由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广大市民群众自发参加,共同打造的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大餐”,“这也是一种强调公众参与的活动,通过活动向世界展示了高新区,达到提升高新区城市形象的效果!”(黄自刚)

编辑: x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