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法峰会展示上合组织发展前景

13.07.2015  13:37

   上合组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乌法峰会 也因而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7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5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成员国元首出席。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国际和地区局势以及上合组织发展等重大问题与各国元首深入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应对地区威胁挑战的对策和举措,提出中方对上合组织加强安全合作、实现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夯实人文交流等倡议。

  在此次峰会上,各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乌法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防合作协定》,通过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等决议,发表成员国元首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声明。

  《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发展战略,这份内容涵盖广泛的政治性纲领文件从理念和战略层面描绘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的路线图,对各领域合作作出了重要规划部署。

  乌法峰会就二战胜利70周年发表的声明再次强调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相反,只有承认和牢记历史,才能有效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有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上合乌法峰会议程紧凑、成果丰硕,标志着上合组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乌法峰会也因而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继续发力安全合作

  上合组织成立十多年来,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种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近年来,国际和地区局势的调整变化又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方面,欧亚地区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有所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两国加强战略合作、推进地区发展的意愿更为一致。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俄罗斯加强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这些国际和地区战略态势变化相叠加,为上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总体而言,上合组织是一个侧重安全议题的偏政治性地区组织,因此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一直是上合组织的重要使命和工作重点。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在安全合作方面的成效非常明显,而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又属反恐合作。

  早在“上海五国”时期,各成员国就已围绕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开展讨论,开始了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努力。2001年,在上合组织成立的同时,各方领导人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4年,地区反恐怖机构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正式启动。2005年,各方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

  目前为止,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反恐军事演习、反恐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情报部门协调行动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是“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自2005年以来已开展了7次,为震慑“三股势力”、提高军事协同配合能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今年的乌法峰会上,各国元首批准了《上合组织打击“三股势力”新的合作纲要》,批准了启动反极端主义公约制定工作,发表了《关于打击毒品威胁的声明》,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防合作协定》。这些会议成果有助于推动各成员国安全合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务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除反恐合作外,上合组织在信息安全、打击贩卖毒品、非法移民等领域仍有较大合作空间,在阿富汗问题等方面也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背景下,阿富汗局势的未来走势仍然不明朗,近来,塔利班武装又趋于活跃,“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该国的活动力度也有所加大。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有5个是阿富汗邻国,因此有条件也有责任在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一过程必须秉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原则。

  可以预见,在“上海精神”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等理念指引下,上合组织将不断探索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框架,并在维护地区长治久安与发展繁荣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务实推动经济合作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历史文化联系紧密,经济互补性强,欧亚各国希望借助中国充裕的资金、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而中国也需要欧亚国家的资源能源,各国间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合作愿望也比较强烈。

  在成立之初,上合组织便将经济合作写进《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随后,各成员国在2003年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2004年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迄今,上合组织已为经济合作奠定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基础。

  为落实这些文件精神,上合组织已经启动经贸、交通、农业等领域的部长会晤,成立了实业家委员会、银行联合体,并启动了工商论坛等交流合作平台。这些多层次、多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推动着务实合作的进展。同时,中国提出的关于“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善合作环境,再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使各方从中受益,最后在10~15年内实现区域内货物、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的发展思路也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赞同。

  总体而言,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空间,各成员国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双边合作项目较多,多边大型合作项目较少,务实合作的水平亟待提高。

  此次峰会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包含了对成员国未来10年经济合作的规划,为进一步推动成员国在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金融、能源、粮食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指引。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成员国发展的新倡议,表示愿与上合组织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各国积极回应。

  “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共同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机制,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合作框架,因此,原有的一些合作项目可以纳入这一框架之中,原有的一些合作机制也可以在这一框架下继续发挥作用。在这一目标理念的指引下,原有的合作项目和合作机制还将会获得新的生命力。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之前,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关系不够明晰。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在地域、成员和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重合。

  不过,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在制度规则和合作目标方面没有明显的抵牾之处,上合组织并不谋求建立统一的货币和统一的市场。因此,通过战略层面的沟通互信和技术层面的探索创新,可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协同推进地区合作进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就创造性地为进一步明晰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关系提供了思路。中俄元首在今年5月会晤时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问题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中特别强调了要发挥上合组织的平台作用。上合组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发挥重要的对接平台作用,将更为务实有效地推动地区国家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更有力地推进地区合作进程。

  此外,中国自2010年开始倡导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以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方式扩大本币结算,促进区域经贸往来。2014年杜尚别峰会强调,“为研究成立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专门账户)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问题所做的工作十分重要,责成继续努力以尽快完成这项工作。”在今年的峰会上,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发展基金等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积极探讨。

           “扩员”迈出实质性步伐

  广义的上合组织分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三层结构,严格意义上的上合组织只包括成员国。此前,上合组织有中、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6个成员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5个观察员国,白俄罗斯、土耳其、斯里兰卡3个对话伙伴国。

  随着上合组织的发展,已经有十多个国家以各种方式表示了加入的意愿,上合组织“扩员”可谓大势所趋。

  2010年,上合组织峰会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去年杜尚别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批准了《给予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程序》和《关于申请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范本》修订案,为“扩员”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印度和巴基斯坦去年9月份正式提出了加入上合组织的申请。此次乌法峰会通过启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标志着上合组织“扩员”程序正式开始。

  上合组织“扩员”程序已经启动,不过根据相关规定,从候选国到成为正式成员国还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走。首先,候选国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次,接收过程需要遵循协商一致原则,经过一系列谈判,征得所有成员国同意。唯有满足以上条件和程序,才能正式获得成员国地位。这一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待印度和巴基斯坦顺利完成各项程序,成为正式成员国,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总数将占到世界人口的约一半,所涵盖地域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有声音担心,上合组织成员的扩大会不会导致内部协调成本上升,降低上合组织的决策效率,影响内部的凝聚力?其实,上合组织对“扩员”问题采取了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方式,已经通过预设条件等方式尽力规避了可能产生的问题。对“扩员”后的上合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各成员国要在“上海精神”指引下积极化解双边争端,在多边框架下共同努力,推动地区和平与繁荣,使上合组织更有活力和影响力。□

  (文/林永亮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