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20年,为啥不肯“毕业”

07.06.2016  17:27

  金陵老年大学2016年度新生报名工作即将启动。这两天,教务处长杨定久手机响个不停,成了大忙人:“很多人托人找我,就是为了报上名。

  6月4日,杨定久告诉记者,老年大学报名异常火爆,现在就希望报名那几天不要出事。“去年报名时间是下午。当天大雨倾盆,但凌晨3点校门口就出现了报名老人。早上8点,报名点就排起了长龙。由于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学校开了礼堂供大家休息,准备好茶水,还安排专人陪同。今年学校报名马上开始,心里真是紧张啊!

  火爆的景象,不仅仅出现在金陵老年大学这样的名校。

  6月5日,记者来到秦淮区老年大学,发现那里所有的教室,课都安排得满满的。秦淮区老年大学开设有书法、国画、文史、声乐、舞蹈等课程,聘请了不少专业老师。普通班与研修班每学期学费分别是200元和250元,学费都很低。“经常有老人来问上课的事。”朱德其校长说,今年区里计划扩大学校规模,因为“要来学习的老人太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老年人口约13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南京老年大学协会秘书长湛坚白介绍:“受条件所限,南京老年大学入学率在10%左右。”很显然,想上老年大学并非一件易事。

  不光在南京,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在全省是普遍现象。

  无锡有一所知名的老年大学,今年新开设了一个乐器班。应学员要求,校长几次登门,聘请了我省第一代萨克斯演奏家严文明老师授课。严老师退休前是无锡歌舞团团长,今年也78岁了。“一个几十人的班,一天之内全部报满,每次上课,都坐得满满的。”一些学员因为报不上名,还专门登门,希望能额外得到名师指点。

  记者翻开金陵老年大学招生简章,共有9个系128个专业对外招生,除了国学、诗词、书法、器乐、声乐等传统科目,还有室内摄影、智能手机、国际旅游文化、微电影制作等课程。很显然学校规模不小,设置的课程也多,但新生入学依旧很难。有关方面不久前给学校增加了8个教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生压力。杨定久说: “不少科目班级,老生不愿毕业,新生就进不来。我们这里‘留级生’很多。有一名学员,已经在学校里就读了20多年,修了100多个学分,还是不肯‘毕业’。

  不肯毕业不是个案。“老年人一旦报上名,基本就不肯走,把老年大学当作是家,这里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朋友排遣孤独。”朱德其介绍说,“我们学校,有位老人从60多岁学到80多岁,刮风下雨都会坚持来上课。

  在朱德其看来,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文化养老”的主要阵地,他们越不愿意毕业,越说明社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文化供给严重不足。“不光是金陵老年大学这样的‘名校’,需要扩大投入,各地区都应该重视老年大学发展。”湛坚白告诉记者,与外地相比,南京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教学点算是多的,即使这样,有的区还是空白。 “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赶不上,供需矛盾强烈。

  湛坚白分析说,改变现状需要多方努力。应理顺老年大学的管理体系,大力鼓励民办老年大学发展。有的民办老年大学,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学员学费,学费那么低,再加上房租,对收支平衡是极大考验。同时,大力向基层发展,加强对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或办学点的投入。

  “老年人用学习去充实晚年,有受教育的需求,其实十分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认为,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年教育是个空间巨大的产业。政府应想办法多支持和扶持一些老年大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增加老年教育的供给。同时,一些社会资源,比如学校和机关的空余教室和场地,可以尝试与老年大学共享,以解燃眉之急。

  本报记者郑 焱梅剑飞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