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内容时代”图书营销病症诊断

21.09.2015  19:02

  当前图书市场空前繁荣,新书品种与日俱增,但与“内容为王”的传统出版理念相悖的现象是,当前的图书产业似乎进入了“后内容时代”:许多内容很好的图书纷纷湮没在茫茫书海当中。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营销上,主要症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病症一:简单、落后、缺新意

  病症梳理:对读者接受与喜好的信息传播方式了解不足,营销手段相对单一,导致营销工作无法深入;营销资源的开拓、积累不够,营销渠道的管理与维护没有常态化。具体而言,营销不深入表现在大多数图书产品都采用常规化的营销手段,缺乏针对产品设计的个性化营销方式,不能根据不同图书的内容、领域和读者受众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营销方案,且目前许多图书的营销仅做到了发布这一环节,对之后的信息传播及与读者间的互动做得不够深入。

  病理推演:图书营销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营销人员对读者接受与喜好的信息传播方式缺乏足够了解;营销人员在新书、重点书的开拓方面经验不足,对于新渠道的利用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营销监控,执行力不足,缺乏作者与读者、出版社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的通道;营销手段单一,对所涉及产品领域的媒体资源积累不够丰富。

  对症下药:为此,策划编辑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具体而详细的营销方案,且每项工作都要详细到人、规定时间节点和做到什么程度;要建立营销监控机制,对每项营销工作的成果进行汇总,定期检查,并根据结果随时调整营销方案;要根据产品领域的规划,开拓维护媒体资源库,定期组织新媒体营销培训,并指定专人负责新媒体(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的建设及维护。

  病症二:策划编辑一旁站

  病症梳理:虽说策划编辑掌控着从选题立项到后期营销宣传的整个过程,但目前许多出版社都设立了专职的营销编辑岗位,这使得许多策划编辑很少参与到营销活动中,对市场及销售的认识很不充分。

  病理推演:营销效果不理想,策划编辑难辞其咎。常见的问题是,策划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入到市场和消费的第一线,不了解营销活动的预期和效果;对于营销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新的营销活动和方式又缺乏学习的精神,不能够积极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营销活动前后把控不足,活动之前没能很好地对活动进行规划,活动之后又没能对营销效果进行检验。

  对症下药:故此,策划编辑需要主动参与到各类图书的营销活动中;要加强和销售部门的沟通,邀请销售部门相关人员对策划编辑进行培训,让编辑学会如何关注、分析销售数据及其规律;要加强对于营销活动的整体监控与跟踪,建立营销工作监控相关方法制度。

  病症三:缺乏资源少联系

  病症梳理:重点产品缺乏内部沟通与外部营销平台的有效整合,营销机会寻找不够,营销资源利用不够、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点产品新书上市后,销售人员没有足够的关注,错过了上市初期的黄金宣传期;没有很好地利用内外部营销平台,营销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交叉资源,如网店与地面店的互动以及作者本身的资源进行推广,以及寻找相应的营销机会等。

  病理推演:究其原因,主要是营销编辑与策划编辑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内部销售人员的沟通效果不明显,没有引起销售部门对图书的关注,导致重点书没有被重点对待;营销方式手段相对单一,且营销活动往往集中在上市期,缺乏持续、分阶段的营销设计。

  对症下药:对此,营销人员要积极主动,做好重点产品的内部营销工作,把握好内部的营销资源,充分利用出版社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让销售人员对重点产品心中有数;一线人员也要充分了解作者具备的资源与渠道,做好内外部营销平台与这些资源的嫁接工作。

  病症四:不懂市场瞎备货

  病症梳理:对于一些重点产品或者新开发的领域,许多编辑对于相应渠道及其销售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准确地预测图书销售趋势,导致断货影响图书销售,或盲目加印导致库存增加。

  病理推演: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编辑对于重点渠道的销售情况不够了解,尤其是对于重点渠道的销售数据反馈不敏感,不能从相关的数据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及时与销售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图书数据没有得到及时关注,以致影响图书的发货及添货;对于重点渠道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时候虽然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地解决问题,导致在发货、铺货和销售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一线销售人员缺乏沟通,在发货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按区域划分、差异化配送,加之营销上没有针对性的组织宣传,致使部分图书“水土不服”。

  对症下药:因此,编辑应经常检查图书网店、地面店的销售及货品在架情况;对于重点产品,策划编辑在主发后应监控主发、添货及销售数据,了解市场动态与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医嘱:

  “后内容时代”的图书产业从业者不仅仍然要重视产品的内容,更要从思想上树立重视营销工作的理念。策划编辑、营销编辑要在主发、添配、监控和反馈等多个环节,从内部、外部、作者、读者等多个角度整合营销资源、管理营销渠道,布局营销网络,创新营销工作,把握图书产业全流程的节奏和脉络,让优秀的产品得以面对真正亟须的用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坚喜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