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探路,洪泽聚力推进“小水改”

24.01.2016  11:25

  2015年12月24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江苏洪泽等8个市县区作经验交流。洪泽县委书记徐东海作了题为《聚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典型发言。洪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受到会议充分肯定。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全国探路

  小型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城乡供水、灌溉排水、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长期以来,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重建轻管,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成为困扰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影响了农业发展。早在2012年,洪泽县就启动了局部试点,得到中央、省、市水利部门认可后,2014年在全县面上推开,并于2014年底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

  自承担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任务以来,洪泽县创新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五位一体”管护机制,即,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农村环卫保洁、交通设施管护、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等五方面的人员、资金、事项有机整合,实现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经费有保障、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五有”目标,取得管护人员、经费、环节减少,工程完好率、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的“三减少三提升”效果。

  注重产权界定

  走好建管分离“第一步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难的最大症结,在于建管权责不清。为此,该县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全县圩堤、沟渠等逐一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明确产权、载明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等基本信息。明确县级职能部门负责资金争取,镇级负责资金拨付和考核监督,村级负责管护组织实施和初步考核,实行“建、管、护”分离,有效破解小水改建管主体责任不明难题。

  注重创新整合

  破解管护资金“老难题

  资金不足,是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共性问题。该县创新采取“四点集合”方式,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统筹一点,将村级卫生保洁、农村道路保洁等资金整合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补助一点,县镇财政按每亩3元、2元标准,安排奖补;村级集体筹集一点,工程受益村集体筹集相应管护资金;水利开发收益支持一点,将农村资源性水利工程开发收入全部用于水利工程管护,共筹集资金1700多万元,有效解决工程管护资金难题。

  注重多“”齐下

  探索工程管护“好方法

  合理确定工程管护模式,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推广竞争承包管护模式,由村居根据工程管护标准,测算各片区管护经费,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报价合理的专业公司、合作组织或承包人为管护责任单位。推行用水协会管护模式,由村用水者协会负责村域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民主决议管护费用筹集、工程维修养护等事项。推进经营主体管护模式,由流转土地经营主体,承担相应区域内水利工程管护。建立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县“五位一体”管护办公室每月对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资金、运行等方面管理进行考核;镇管护服务公司负责镇域范围管护主体业务指导,复核村管理主体考核结果;村级运行维护中心负责村域公共服务管护人员工作日常检查,督促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到位。

  注重配好“管家

  让民心工程更惠民

  针对农村公共服务相互独立、多头管理、重复无效劳动问题,该县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农村环卫保洁、交通设施管护、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等五方面的人员、资金、事项有机整合到一个“管家”手里,建立“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改单一水利设施管护为全面管护,实现公共设施管护“一个龙头出水”,有效解决管护效果不优问题,达到“三减少三提升”效果。其中,管护人员由原来的4158人减少到555人、经费由原来的3823万元减少到1657万元,环节由原来的4个减少到2个,群众满意度提升到98.52%。

  助力洪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小水改的成功为洪泽农业的持续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洪泽县建成“亩产吨粮县”,去年初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淮安市唯一一家。去年11月,洪泽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是我省此次获批的5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之一。

  在深化小水改的同时,去年,该县紧紧围绕“三核、三片、三带”的示范区发展规划,开足马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定了综合改革、稻麦种植、水生蔬菜、基础设施配套、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12大类100个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提升,使其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样板。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比重达36.7%,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65%,领跑淮安。

  打造三个核心区

  打造以江苏食品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的食品加工区、以国蟹园为核心的特色水产区、以白马湖畔有机米为核心的优质稻米区“三个核心区”。

  打造食品加工核心区。江苏食品科技产业园是该县高起点打造的全省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加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000亩。目前,园区已入驻紫山生物、明天种业、华斯达食品、东泰人造板等农业龙头企业,将带动洪泽县食用菌、稻麦、畜禽、林业等优势产业更好发展。

  打造特色水产核心区。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晖介绍,国蟹园项目依托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正在打造集水产良种繁育、洪泽湖大闸蟹品牌打造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结合项目。良种繁育中心今年培育了亲鱼、鱼种3亿尾,畅销省内外。今年引进的澳洲淡水小龙虾正在试验中,即将变成渔民增收的新项目。

  打造优质稻米核心区。国瑞绿色食品公司生产销售的“禾采”牌有机米,获得第十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从水稻种子下田、生长过程、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实行严格的全程监管,确保安全健康。目前岔河有机稻米核心种植基地已扩大到10000亩、辐射区面积达10万亩,是国家级有机稻米栽培示范基地。

  建设三个示范片

  建设以高产增效模式公关为重点的东部、以绿色高效化生产为重点的中部、以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为重点的南部万亩吨良田“三个示范片”。

  为充分发挥示范效应,该县在“三大示范片”中重点规划了优质稻麦“八个示范基地”,同时突出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的推广应用,广泛建立高产示范方,推进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洪泽湖大闸蟹”、“禾采牌有机米”、“紫山食用菌”、“洪泽芡实”、“西顺河小花生”等洪泽标志性农产品,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70%。仅三河镇省级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基地已建成新品种展示区、新技术展示区、物化产品展示区、储备技术试验区、高产攻关示范区和稻麦良种选育场等六大功能区。

  形成三个产业带

  形成洪泽湖古堰东侧万亩林果花卉、洪三公路东侧万亩高效设施蔬菜、白马湖沿岸万亩水生蔬菜“三个产业带”。

  打造林果花卉产业带。该县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洪三公路和洪泽湖大堤之间南北20公里长、2万亩的区域打造成以名、特、优、新苗木花卉和经济果林为主的沿湖产业风光带。目前已入驻项目15个,面积达到5000亩,2016年将再实施林果花卉项目2个。

  打造水生蔬菜产业带。水生蔬菜总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荷藕1.5万亩、芡实1.5万亩,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以上,建成高良涧街道越城村、岔河镇唐圩村和其虎村、东双沟镇张庄村4个示范点。唐圩村芡实种植大户唐士徐说:“去年气候条件好,芡实产量高、价格高,晒干后划到80斤一亩,我承包的100多亩地纯利30几万,是往年的两倍。

  打造设施蔬菜产业带。近年来,该县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每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6000亩左右。东双沟镇农技站站长陈家宽介绍,“东双沟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000亩,主要种植食用菌、葡萄、西瓜、毛豆、辣椒等。2004年亩均收入在5000元到1万元左右,是种植稻麦收入的3-5倍。

  策划:董蔚

  文稿:叶顺亮龚建军徐婧

编辑: 周莉娜